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2 posters

向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Empty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帖子  进修学校伊慧敏 周二 五月 29, 2012 7:57 pm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解读

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适应新时期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教育部对义务教育各学科课程标准进行了修订和完善,2011年岁末,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等学科的19新课程标准悄然出笼,这意味着,从今年秋季学期开始,全国义务教育阶段各年级将陆续使用按照“新课标”编写的新教材。
低调亮相,未能挡住区进修学校教研员对这一“大事”的关注。此次修订的重点是什么?变在哪儿?课程难度降低了没有?学生负担减下来没有?
在这里请允许我做一个专题讲座,帮助他们全面理解、深入领会和准确把握修订后课程的精神实质和主要变化,切实把课程标准的教育理念和基本要求全面落实到课堂教学中。我将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三大板块进行解读:
一、识字与写字
识字与写字作为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历来都是语文学习的一项重要任务,修订的课标“识字与写字”相关内容修订有20余处,具体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
㈠培养学生主动识字的愿望和独立识字的能力
任何一个国家的义务教育都会注重本国文化、价值观的教育,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文体的根,因此,从小学开始就应该培养学生喜欢汉字的情感与态度,让学生逐步感受到汉字在中华民族文化中的价值和意义。另外,学生对学习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必然会主动探求识字的方法,逐渐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㈡多认少写,为尽快实现独立阅读创造条件
小学低年级以识字为重点,是语文课程发展过程中的一贯要求。但是,不同时期的课程标准,对识字的具体要求也不同。2011版新课标在具体陈述“识字与写字”阶段目标时,明确提出来“认识”和“学会”两种不同的目标,继续体现了“实验稿”提倡的“认”“写”分流,多“认”少“写”的理念。
以第一学段为例。课程标准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左右,其中800个左右会写”。这样的要求,明确地体现出了认、讲、用、写不是同步发展,而是重在保证一定的认字数量,以使学生在二年级末实现独立阅读成为可能。
㈢下调第一学段认字量,推出参考字表以指导字种的选择
1、第一学段识字的确定
这次修订时,为什么将1600个左右呢?这是因为经过10年的实践之后,我们发现认识1600字和认识1800字,虽然相差200个字,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并没有显著的差异。认识的字越多,只意味着阅读读物时遇到的生僻字会越来越少。统计结果也显示,再多认的字占当代出版物的百分率越来越低,也就是说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所认的字对阅读帮助不是很大。从效率的角度讲,也不应该这样做。也就是说,在小学低年级,认字量并不是多多益善。因此,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目标中,只强调认1600个左右字的最低要求,这是保证学生能够尽快阅读的参考底线。
2、识字字种的选择
2011新版课标的“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认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附录四)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附录五)。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掌握3500个常用汉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表一和表二共列出了3500个常用字,将“3500个”这一学习要求具体化。语文教师应引导学生先学习表一呈现的2500个字种,这样更有利于较早地顺利开展阅读。这两个字表将为教科书的编写和识字与写字教学及评价带来一定的便利。
㈣降低写字量,关注写字过程,注重写字基本功的培养
2011新版适当降低了“实验稿”中对第一、第二学段写字量的要求。第一学段,写字量由“800~1000个”降为“800个左右”。第二学段,写字量由“2000个左右”降为“1600左右”。写字的质量与写字的数量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量”的降低,在一定程度上是为“质”的获得提供保障。多认是为了尽快的阅读,少写是为了以后能够写好、写快。另外,对于低年级写字的要求也不能过分地拔高,一方面做不到,另一方面也容易误导实际的教学。
㈤准确定位汉语拼音学习目标,突出“工具”的使用价值
2011版课标在第一学段“识字与写字”的阶段目标中,提出了汉语拼音学习的具体要求:“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声母、韵母、声调和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除此以外,不再有烦琐的知识要求。这有助于改变拼音教学内容过多,教时间过长,学生感到单调、枯燥的状况。
二、阅读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
希望通过我这次解读能让同行们在这次的教改中占据主动地位,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㈠加强朗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朗读目标是:
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学段)
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学段)
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三学段)
第一学段只提“学习用”,是初步尝试学习班用普通话朗读,强调的是老师指导、示范,重视学习班朗读的过程,这显然是起步阶段的要求;第二学段是“用”,强调的是使用普通话进行朗读的过程,里面已经含有培养相关习惯的意思;第三学段“能用”,强调能力的达成度,要求基本达到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水平。
㈡重视默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规定的默读目标是:
学习默读。(第一学段)
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第二学段)
默读有一定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种不少于300字。(第三学段)
对默读的要求同样贯串三个学段。课标的大体思路是,在起始阶段要求“学习”默读方法,再要求“初步学会”这种方法,“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就是要脱离朗读,是默读的具体要求。然后是讲求默读速度,最后要求速度加快,而且养成习惯。与“实验稿”对比,这次修订作了一个小的调整;把对默读的具体要求“做到不出声,不指读”。从第一学段移至第二学段,作为初步学会默读的一个具体标志,这一改动更加符合学生学习阅读方法的实际状况。
㈢ 学习略读和浏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从第二学段开始,提出了这方面的目标要求:
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第二学段)
学习班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第三学段)
略读是与课堂最常用的精读方法(包括朗读和默读)相对应的阅读方法,而在实际生活中最为常用。 “略读”是粗知文本大意,即古人所谓的“观其大略”;而“浏览”在现代人话语中意思着重在提取所需信息,扩大知识面,多采用扫描和跳读的方式,尤其注意能过书(篇)名、作者、大小标题、段落的起结、图表等提示性住处,捕捉符合自己阅读需要的关键信息。在阅读报刊和网络信息时,往往更多采用浏览的方法。
㈣强化诵读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还特意提出了诵读方法,而且在这方面规定得很具体。
诵读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第一学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第二学段)
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第三学段)
对这些目标,可从两个方面加以理解:从诵读的材料看,第一学段以儿歌、儿童诗和浅近的古诗为宜,因为这些材料篇幅短小,有节奏、韵律感,朗朗上口,故宜于低年级儿童诵读。“实验稿”中的“童谣”,在修订时改成了“儿童诗”,因为“童谣”与“儿歌”接近,而“儿童诗”既包括民间流传的童谣,也包括作家专为儿童创作的诗歌,更加准确一些。到第二、第三学段,则以一般诗文为诵读材料,其阅读范围和诵读难度都有增加。再再从诵读的实施要求看,第一、第二学段侧重引导学生在诵读中以体验情感和想象情境的心理活动为通道,达到感受语言、领悟大意的目的;第三学段强调能够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形式要素去体味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运用诵读方法阅读理解作品的自觉程度逐渐增强,诵读要求也更趋细化。
三、写作
关于写作教学,《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提出了七个方面的建议。
㈠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
写作教学总的指导思想、总的原则是:“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这一原则其内涵非常丰富,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写作指导的目标是能够让学生装书面表达真情实感。“真情实感”正表现了对世界对自我的认识。写作指导就应着力于培植学生装的“真情实感”,培养学生“乐于”“易于”“能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㈡准确地把握“写作”的目标
写作教学指导,应围绕不同学段的教学目标进行。“教学建议”部分,主要强调要根据学段的特点组织教学,并对“写话”“写作”的定位做出说明,指出“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这是为了降低学生写作起始阶段的难度,重在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和自信心。”这是课程标准的重要改革,降低写作的门槛,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逐步打好写作的基础,不要操之过急,坏了孩子们一辈子的写作兴趣,削弱了他们对母语的感情。要遵循儿童语方发展的规律,秩序渐进,不要盲目“提前”。
㈢注重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教学建议”强调:“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写作教学法尤其重视文风问题,要引导学生装抵制社会恶劣文风的影响。这既是作文的基本要求,也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㈣注重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
写作是创造性的活动,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与自由表达,创设有昨条件和广阔空间。
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解放学生装的心灵,让他们放开手脚,表达真情实感。特别是在初学写作的时候,不要用过多的条条框框束缚他们,使他们动辄得咎,望而生畏。
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要爱护童心、童趣、童真,不要总是用各种规范去束缚他们,用成人的眼光去挑剔他们。要提倡平时多练笔,有感而发,有感即发,不要总是在作文课上应命而作。要改进命题作文方式。命题作文要贴切实际,让他们有话可说,如果总是让他们无说可说,那么,他们也就更有可能去说假话、空话、套话,抄抄别人的东西了事。通过命题引导学生写作,命题之时注意留有空间,多让学生自主拟题、自主选题,这才是好的做法。
㈤重视学生写作的过程与实践
写作教学法要重视对学生写作过程的指导,重视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学生的写作能力只能在写作实践中得到提高。重视学生听说读写的实践,在听说读写的实践中学会听说读写,是课标的基本思想。重视学生的实践,不等于不要知识,也不等于不要教师的指导。但是,即使把一些写作知识背得滚瓜烂熟,没有大量丰富的写作实践,还是学不会写作,这是非常简单的道理。所以,写作知识的教学,还是要精要,有用。太多了,太系统了,反而会束缚学生的学习。在学生多读多写的基础上,教师要善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恰当的指导、点拨、修改,对于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效果会更好。
㈥注意写作与阅读、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的联系
初中阶段的写作指导,还应加强听说读写之间的沟通,善于将读与写、说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大量的实践证明,这样不但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听说读写能力协调发展,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㈦注意积极合理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
写作指导还应积极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与网络的优势。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新媒体和网络环境,革新了教育手段,改变了教育方式。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能够丰富表达的形式,激发学生写作兴趣,增加学生创造性表达性表达、展示交流与相互评改的机会。很多学校,学生建立自己的网页,建立自己的博客,运用网络查找资料,在网络上相互评改作文等,都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愿这次讲座能使各位同行这次的教改中占据主动地位,与时俱进,以饱满的热情,开放的心态投入课程改革的浪潮,迎接新课程所带来的全新挑战。
[img][/img]
进修学校伊慧敏
进修学校伊慧敏

帖子数 : 34
注册日期 : 12-03-09
年龄 : 55

返回页首 向下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Empty 回复: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解读

帖子  八一校安宝云 周四 六月 14, 2012 3:26 pm

Smile

八一校安宝云

帖子数 : 4
注册日期 : 12-05-24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