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问与答

2 posters

向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问与答 Empty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问与答

帖子  进修学校刘淑昕 周五 五月 04, 2012 10:27 am

一、本次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修订的重点是什么?
答:此次修订,各部分的修订重点分别为:“前言”体现时代性和先进性;“课程目标”体现合理性和全面性;“内容标准”和“活动建议”体现明确性和可行性;“实施建议”体现实用性和普及性。
二、关于“课程性质”的修订有哪些?
答:课程性质的描述是实验区教师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为明确、准确地表述本课程的性质,体现德育核心的理念,一是从总体上修改了原文本将“良好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并列的提法;二是按照三个维度具体阐述了课程性质,使表述紧扣“性质”的含义,同时,删除原文中“目标”的表述,避免前后文的重复。具体表述如下:品德与社会课程是在小学中高年级开设的一门以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学生良好品德形成为核心、促进学生社会性发展的综合课程。”此次修订,从总体上体现了综合性、实践性和开放性的特点。
三、关于“课程理念”的修订有哪些?
答:在课程基本理念上,只对文字做了局部调整和重新梳理,使之更简洁。如,增加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学生的道德发展”的表述;将“儿童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改为“学生的生活及其社会化需求是课程的基础”,使之和品德与生活课的表述有所区别,更符合课程名称;将“教育的基础性和有效性”改为“提高德育的实效性”,使之聚焦,凸显课程本身的追求。
四、关于“课程设计”的修订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订?
答:此次修订,“课程设计”思路未做大的调整。根据实验区的建议,调整了各个主题板块的名称,使之表述更加合理、一致,更易于理解和设计“线—面—点”的关系以及年级间的递进关系。对“螺旋上升”的表述做了修改,删除了课程关系图和结构示意图等,使之更加简洁。
五、关于“课程目标”的修订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订?
答:(一)课程总目标。为使课程目标更加简洁、清楚,有别于分类目标,在不改动原意的条件下,对文字做了简要处理。修改后的总目标如下:“品德与社会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促进学生的社会性发展,为学生认识社会、参与社会、适应社会,成为共有爱心、责任心、良好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的公民奠定基础。”
(二)课程分目标。修改分类目标时主要考虑的问题是将社会发展、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新要求纳入目标中,并考虑和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课是否衔接、表述的深浅程度是否适当、难易度是否符合该年龄段的学生的发展基础。尽可能使每一条目标清晰、合理。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将“自尊自主”改为“自尊自律”;增加了“崇尚公平与公正”; 将“热爱祖国,珍视祖国的历史、文化传统”改为“珍视祖国的历史与文化,具有中华民族的归属感和自豪感”;将“初步具有开放的国际意识”改为“初步形成开放的国际视野”;将“关爱自然,感激大自然对人类的哺育”改为“具有关爱自然的情感”。
2.“能力”目标。“能力”目标中主要修改的内容包括:将“能够初步认识自我,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和行为”改为“初步认识自我,掌握一些调整自己情绪和行为的方法”;将第二条中“学习民主地参与集体生活”改为“积极参与集体生活”等。为降低难度,符合小学生的实际,删去“认识、分析社会事物和现象”的要求,改为:“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社会事物和现象,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尝试合理地、有创意地探究和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3.“知识”目标。“知识”目标中主要修改的内容包括:将“初步理解儿童的基本权利,初步理解个体与群体的互动关系”改为“理解生活中的道德规范,了解未成年人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删去“了解一些社会组织机构和社会规则”等。其余各条主要是在行为动词上做了调整,以简化内容,降低难度,易于教师把握。
六、关于“内容标准”的修订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订?
答:内容标准部分总体上没有做大的修改,但为使内容安排更加合理,有助于教材编写和教师教学,避免出现教材编写过于随意和教学深度难以把握的情况,在每一条内容标准后都标注了年段建议。同时,考虑到小学生的认识能力和身心发展阶段的特点,删减个别小学生难以理解的条目,适当调整、合并内容标准的条数,总条目数量有所减少。
在内容标准修订过程中,特别注重了“与时俱进”的理念。根据党的***会议精神,增加了荣辱感与知耻心,懂得感恩,爱护国家遗产的内容;针对学生现实生活中的新问题,增加了珍爱生命、过积极健康生活、网络安全、网络道德、文明上网的内容,以及有尊重和平等的观念、尊重他人权利、敬仰民族英雄和革命先烈,加深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等内容。通过动词的表述适当降低难度,并和初中思想品德课一致,删除了学生难以理解、教师难以教学的条目,将“自觉抵制不良风气和各种迷信活动”改为“能够识别不良的社会风气,不参与迷信活动”等。
七、关于“实施建议”的修订有哪些?为什么要做这样的修订?
答:这部分是本次修订中改动最大的的部分,我们着重细化了教学建议、评价建议和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最主要的理由是要解决如何使课程标准更好地面向教师、为教师服务的问题。
为此,改变了以往过于原则化、理论化和概念化的表述,使之变为教师易于理解、便于操作的建议。在“教学建议”部分,较为详细地阐释了每一条教学建议,以列举的方式解释了如何设计教学目标、提升学生的生活经验、拓展教学空间,并对几种需要加以重视的教学活动的特点、目的和组织方式等做了说明。在“评价建议”中,加入了“评价的实施和反馈”,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实施评价和有效运用评价的反馈功能。在“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建议”中,系统梳理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将课程资源的分类和利用方式结合起来,既帮助教师理解课程资源的含义,又有助于教师因地制宜地加以利用。



进修学校刘淑昕

帖子数 : 4
注册日期 : 12-05-04

返回页首 向下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问与答 Empty 回复: 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2011年版)问与答

帖子  宇华 刘颖 周三 五月 16, 2012 9:08 pm

由于我是新接触的这门学科,对怎样讲这样的课还有些疑问,刘老师发的帖子正好是我需要的,多谢!
宇华 刘颖
宇华 刘颖

帖子数 : 131
注册日期 : 12-05-16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