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洋溢生命活力的自主阅读

向下

洋溢生命活力的自主阅读 Empty 洋溢生命活力的自主阅读

帖子  丰林陈兴慧 周五 五月 25, 2012 10:16 pm

洋溢生命活力的自主阅读
在以往的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总是自己设计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人为地割裂了学生学习的全过程。教师所引导学生经历的学习过程,是不完整的、残缺的学习过程。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充分地读。”
通过自主阅读,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学会自己提出问题,试着解决自己的问题,从而充分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意识。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自主阅读的意识呢?我在寻求自主阅读培养的途径方面有一些粗浅的想法:
一、善于引导,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有“新发现”。
小学阅读教学的教材都是现成文章,新知识是螺旋递升而不是直线上升。学生对每篇课文的理解,除了借助自身的社会阅历与生活体验和感受外,还可以凭借语境(上下文)和工具书(字典)来自学掌握。古人说得好:“读书无疑须教有疑,有疑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阅读教学则应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让学生亲自去探索思考,在自主阅读中激励他们智慧与潜能的发挥,从而提高他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要善于设计引导、组织教学,改变以往阅读教学中教师提问与学生应答的旧模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贯彻落实素质教育,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发展。如教《二泉映月》,学生了解阿炳的坎坷经历后,我设计了三个读的环节:(1)自由朗读,想想哪些地方读不懂,等一会儿可以提出来。学生读完后纷纷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我趁机引导他们再读课文。同学们在细细读的过程中,都找到了答案。这样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性,更能促进学生自主阅读能力的形成。(2)检查朗读,每人自由读一个自然段,而且是大家主动站起来朗读。通过朗读,同学们发现可以把平面的文字化为立体的声音,使文字所表达的内容具体可感。(3)有感情朗读,让学生采用多种形式去充分地读,最后让学生在配乐中进行朗读。这样,在学生反复地朗读过程中,文章的风采格调、逻辑脉络、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作者的思想感情,都会对学生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只要教师善于引导,给学生充分地读、思、问、议、写的时间,学生就能各自施展自己的才能,在自主阅读中有“新发现”。
二、展开想象,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我们要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使学生敢于说自己的理解与看法。而不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就学一句,应是老师教一句,学生学三句。作为教师,要努力创设发展学生创造能力的民主环境,要善于分析并支持学生在课堂上的提出的个人看法,要让学生学习的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让他们有自己独自的看法。只要不重复别人和自己就可以,要有新意。当然也不是让学生孤立地去创造,可以与观察力、想象力以及果断的判断力相结合。首先,可以让学生多观察,积累表象。比如让学生观察春天,当学生看到柳儿绿了,花开了,自然就会说出有关春天的语句:春天来了,粉红的桃花开了,柳树抽出了嫩绿的枝芽……
展开丰富的想象力,在阅读中,对课文的情景就能具体理解,并能浮想联翩,且思维活跃,创造力强,学习生动活泼。怎样培养呢?方法很多:a、揭示关键词语、句子。如:《三亚落日》中有这样一段话:“突然,那落日颤动了两下,最后像跳水员那样,以一个轻快敏捷的弹跳,再以一个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入了水,向人们道了再见。”阅读时就可以抓住“颤动两下”“轻快、敏捷的弹跳”“ 悄然无声、水波不惊的优美姿势”等词语展开想象夕阳滑落那一瞬间的美景。《广玉兰》中有这样一句概括性的话:“总之,只凭几个优美的词句是不能概括它的全部内涵的。”到底有多美,就靠我们读者去想像了,这句话好就好在给我们留下了想像的空间。 b、抓标点符号。在《海天骄子》一文中,闲暇时光,官兵们推开他的住舱,见到的总是他在书籍和资料堆里钻研的身姿……从这段话中的省略号中,我们如果展开丰富的想象,柏耀平刻苦钻研的身影就会展现在我们面前,从而也能进一步体会他刻苦学习的精神。当然,在阅读过程中,也可根据人物的语言、动作、表情等展开想象;细看插图展开想象;针对课文结尾,展开想象……
三、适时点拨,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感悟语感。
学生语言感悟能力的提高,不是教师仅仅让学生大量、充分、多种形式地阅读就能达到的。教师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感悟的过程中,还要给予必要地点拨和引导。课文中往往有一些写得很精彩的片段,蕴涵着作者丰富的思想感情。在日常教学中,我尽量利用多种方式诱导学生在读文时把作者的情感传达出来,要与作者同悲共喜,实现心灵的交融。让学生入情入境,以帮助学生确实提高对课文的理解能力和感悟能力。如何引导和点拨呢?我认为主要方式是创设情境和借助语境。另外,根据学生的提问,教师的精心设疑也必不可少。但一定要少而精,要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要确实有引导学生深入思考的价值。在教学《望月》第二自然段时,我没有琐碎地提问,而是把观察图画和朗读课文结合起来,让学生体会月下江景的美丽景色。对于有困难的学生,我给予了一定的方法指导:老师在读课文的时候脑海中仿佛现出一幅美丽的月下江景图。我真想把它画出来,可惜我不会画。学生纷纷举手“指导”我作画。其实,这一切都是为了让学生深入到课文中去。这样,既照顾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和学习需求,又能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自主读书能力,课堂教学效率也得到了提高,何乐而不为呢?
同时,在教学课余,我让学生把自己课内、课外读到的文质兼美的文章或段落,文中的佳句,或自己感兴趣的语句,要求学生摘录并欣赏读,品味读。通过大量阅读学生获取的语言材料多了,语言库存就会很丰富。口语交际时,就能脱口而出,妙语连珠,书面表达时,就会妙笔生花,下笔成章。
四、主动质疑,提供自主阅读的时间和空间。
在课内质疑,除了根据课题质疑之外,更主要的是在学生采取了多种形式,在进行了充分阅读的基础上的质疑。这时的质疑,就是有的放矢的,也会有一定的质量。第一课时,在学生把课文读正确、通顺的情况下,可以让学生质疑。在课内质疑,还可以在学习一部分课文内容后,进行质疑。例如,教《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一文时,引导学生说一说,学到这里,你还想知道什么?学生会问:“雷利的爸爸是个怎样一个人?”还有的会问:“我们中国孩子生活在和平环境中,为什么不少地区还弥漫着战争的硝烟?”然后,要求学生带着自己的问题去读书,独立寻找答案。对这样涵盖内容比较多,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教师要舍得放时间,让学生读读、想想、圈圈、画画,同座位或四人小组讨论讨论。学生通过自己读书找出答案,兴趣盎然,乐此不疲。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一定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时间和空间,加强学生自主阅读。引导他们在实践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形成自己的能力。
总之,在今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应加大“读”的力度,重视“读”的训练,让学生运用朗读去积累,不断提高写作水平,让学生们从亲自实践中品尝到朗读的甜头和乐趣,体会到主动学习的快乐。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颗聪慧的心灵,都能在自主阅读中有所收获。这就是素质教育的真正目的──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转载)



丰林陈兴慧

帖子数 : 67
注册日期 : 12-05-22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