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向下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Empty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帖子  八一 孙淑兰 周三 十一月 21, 2012 9:17 pm

〈角的度量〉教学反思
1 、注重对教材的再创造,让学生经历学习的过程。

传统的“角的度量”的教学,往往是教师让学生先观察量角器的结构,然后示范量角,学生模仿量角。这样数学知识是从教师的嘴里“淌”出来的,教学时往往缺失了数学知识形成的动态过程,学生体验不深刻,导致反馈不佳的现象。教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师大部分有这样的体会:学生度量角的时候出错率较高。但本课的设计却做到了活用教材,对教材进行了补充、完善、创造。课中先出示一个半圆形纸片,要求学生用它折出一个角,并能说出它的度数。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发现折出的角一般是一个特殊的角,“如果要折出63度的角,方便吗?”由此让学生产生主动学习的愿望——需要用量角的仪器。于是展开对量角器的研究。

2 、注重思维碰撞,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标》提出“可以通过课题学习,使学生经历“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发展'的解决问题的过程,发展自己的思维能力,获得一些研究问题的经验与方法。”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区分内外圈刻度往往是有些同学的学习障碍。因此在教学中,为了更好地突破化解本节课的教学难点,我设计出示一个只有内圈刻度的量角器,在认识量角器构造的同时,学会读出正确的角的度数,让有学力的学生介绍量角的方法。在学生掌握这些知识点后,出现一个反向角,有些同学会按照特殊量角器的刻度,读错度数;有的学生会根据刻度的显示,分析出正确的角的度数;还有的学生先估计角的大小,再出角的大小。致使学生的思维与刚掌握的角的度量方法发生思维碰撞,然后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全班汇报等探索性活动,产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必须添一圈刻度(即外圈刻度),从而使学生感受到构建灵活使用教具的重要性,最后为学生提供实际操作的机会,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正确的度量角方法,正确使用内外圈的刻度,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课中,我能及时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困难,及时纠正,对有价值的问题继续探究,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停留在注重结果的表面阶段,而是注重了学生习得知识的过程。

3 、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

在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过程中,信息技术必须更好地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化服务。在让学生感知1度角大小之后,问:“你们还想知道哪些角的大小?”再次让学生感知其它各种角的大小时,电脑演示出学生提出的角的大小,为后面估计角的大小作孕伏,有利于提高读出、量出角的大小的正确率。媒体上量角器动态角的演示变化,使学生清晰地了解量角时如何放置量角器,如何看刻度。课件的演示效果较好,而且节省时间,形象生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缩短学生自主探究后表述的时间,观察和比较能力得到了发展。

4、有待改进

和许多老师有同感,教学中课堂气氛有些沉闷,究其原因,一方面师生比较紧张,另一方面个别的提问设计可能跨度较大,部分学生还未理解。在今后的教学中一定要仔细推敲;学生都能掌握量角的方法,但表述时困难较大,教学时应让全体同学说一说量角的方法,这样印象才会深刻,对于学生来说,“刻度线”是一个陌生的名词,有必要让学生一起试着说一说;此外,当学生出现内外圈刻度的疑问时,我安排了让学生合作交流,但反馈并不敬如人意,这说明学生交流的实效性存在问题,此时,教师应该特别强调读数时应分清是从左边起读还是从右边起读,这一点对于即后学习用量角器量角的读数时分清是看内圈刻度数还是外圈刻度数是极为有利的。

《角的度量》这堂课的教学,我尝试研究了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可圈可点。课中也反映出自身教学中的不足,一定要及时改进。


八一 孙淑兰

帖子数 : 19
注册日期 : 12-10-18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