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2 posters
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提问技能
提问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教学技能。我国古代教学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面去探求知识。现代的教学更离不开提问。好的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只有苦心研究,精心设计,提问才有实用价值。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
一、提问的概念及作用
(一)提问的概念
提问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技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教学行为。
(二)提问的作用
对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巧妙的提问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智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设计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引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问答。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有一下几个方面: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
比如在一节课的开始,创设一个问题,可以有效的提起学生的兴趣。举个例子:我们六年语文第七单元有一篇课文《最富有的时刻》可以在导入时问: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人来说,什么样的时刻才是最富有的时刻?学生交流完之后接着问:想知道本文主人公是怎样想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这样,就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并给学生适宜的紧张度,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组织语言,以便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反馈信息、促进交流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进度。
4.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问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比如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了,就可以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来。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事实、现象、过程、概念、法则等,对这些知识有的要求了解,有的要求理解,有的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包括多种类型。
提问类型的分类由于标准、角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从认知水平和提问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根据认知水平分类
1.低级认知提问
低级认知提问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回答即可,不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教师判断学生的回答也较容易,只简单地分为正确与错误。包括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三种。
(1)知识性提问。这类提问是考察学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
举例来说:学过比的基本性质之后,就可以在下一节上课时提问: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五年语文《开国大典》中,问:开国大典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举行的?参加人都有谁?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求是和教材上的表述相一致的。知识性提问是一种最简单的提问。对于这类提问,学生只需凭记忆回答。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逐字逐句地复述学过的一些内容,不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简单的知识性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局限在这一层次上
(2)理解性提问。这类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
例如:学过圆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问:你能叙述一下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
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因此,理解性提问是较高级的提问。学生通过对事实、概念、规则等的描述、比较、解释,究其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作更深入的理解。
在语文课堂中,提问学生对词语、句子、中心思想的理解,都属于理解性提问。
(3)应用性提问。这类提问是检查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提问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问:通过做题,我们总结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谁来叙述一下?学生说完之后,教师接着出示一组相关练习:说:谁能应用刚才的解题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这样,通过提问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自然的应用到了新的问题中。
2.高级认知提问
高级认知提问是侧重于创造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课堂提问。通常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等组织加工,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判断时,主要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有无独创,或者在几个答案中比较哪一个更好些。包括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三种:
(1)分析性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的提问方式。学生必须能辨别问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类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这类提问在语文课堂中可用于词、句、段、篇的教学中。在数学课堂中,常常用在分析数量关系等处。
举个数学课中的例子:有这样一道题: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45米,8天修完。实际只用了6天就修完了,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教师问:要求实际每天修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生:必须知道实际要修的总米数和实际修的天数。
教师:这两个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告诉我们了?
生:直接告诉修了6天,总米数没告诉。
教师:能不能求出实际修的总米数?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明确了解题思路,培养了思维能力。
这种提问需要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提问,教师要不断给予指导提示和帮助。常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中。
(2)综合性提问。综合性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教材内容的概念和规则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这类提问,强调对内容整体把握和理解,要求学生把原先个别的分散的内容以创造性的方式综合起来思考,找出内在联系,从而得出一定结论。
例如六年语文《野菊》一课,讲的是一个叫野菊的小女孩美丽自然的外貌和淳朴善良的品格。在文章的最后,可以这样设计一个拓展问题:课文中多次提到野菊,如“菊花香茶”“菊花簇拥的小屋”“菊花丛”等,这些与课题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联系吗?
学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评价性提问。这类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评论性提问,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它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是最高水平的提问。例如,我们六年上册语文里有一篇课文《悠悠的小河》,讲的是一个叫王老五的人常年免费为人们摆渡,忽然有一天他开始收费了,于是人们议论纷纷。王老五也不解释,接着收他的钱。直到有一天,河上修了桥,领导讲话时人们才知道,王老五为这座桥捐了款。这个时候王老五已经远离家乡,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学完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问学生:你觉得王老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赞成他的做法吗?在这样的提问中,可以了解学生的价值思想观念,有利于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是可以顺利完成的。
(二)根据提问技巧分类
主要包括下面四种类型:
1.诱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开展定向思维的提问。一般在某个新课题的起始阶段,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定向思维,常常使用这一类型的提问,或为学生营造某种学习氛围,或是将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某一特定内容。
比如我们这一册语文有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导入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有一个小男孩,在他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里,他和爸爸去钓鱼。留下来一次难忘的经历。三十四年后写下了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想不想知道他经历了那些不同寻常的事,又得到了那些启示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回到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吧。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给了学生思维的方向。
2.疏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路受阻或是偏离正确方向时,教师进行点拨、疏导的提问。
比如求半圆的周长,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常常只算圆的周长的一半,忽略了还有一条直径。所以在反馈的时候,先画一个半圆,问:这个半圆的周长包括那几个部分?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3.台阶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将一组提问由简到繁、由浅人深地排列得像阶梯一样,引导学生一阶一阶地攀登,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提问。设计这种类型的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
这种提问在我们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中,更应该体现出来。
4.迂回提问
这类型提问也称作“曲问”,即为解决一个问题,折绕地提出另外一个或另几个问题的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意在增加思维强度,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三.课堂提问有如下原则:
1.提问要有目的性
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训练的重点、难点进行,问到关键之处。
2.提问要有针对性
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3.提问要有系统性
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训练点要烂熟与胸,使设计的提问总是前后围绕一个中心,层层展开,环环相扣。
4.提问要有启发性 也就是提出的问题要有挑战性。
5.提问要有层次性
要求问题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体现一定得坡度这一规律。
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问题分为三个等级:“微解答距”(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课文内容的变化或翻新);“长解答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设计好层次性,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知识迁移中完成了新问题。
6.提问面向全体
就是不同的问题要由不同的学生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展示自我见解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权力。
四提问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置要合乎教学的内容。不能为设疑而设疑,搞形式图花架子。设计的主问题,能引导学生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弄清所学知识的实质。设计的问题不能过深或者过浅,要让学生能领会问题的用意。如果有的问题学生不懂,应及时进行调整。设计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学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处;还要从问题的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开放性、探索性方面考虑。
(二)提问要讲究时机
1.根据教学进程恰当把握
教学进程是把握提问时机的决策因素。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包括: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精华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深奥处时等。
2.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
学生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如当学生思维困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
总之,提问时机要把握恰当,做到当问时则问,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三)提问要注意态度
教师向学生提问时的态度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1.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提问要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制造适度的紧张气氛,以提醒学生注意,但不要用强制性的语气和态度提问。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大胆发言。
2.教师在提问时要保持谦逊和善的态度
提问时教师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室内的位置等,都应使学生感到信赖和鼓舞'而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训斥、责难的态度,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3.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
对一时回答不出的学生要适当等待,启发鼓励;对错误的或冗长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要训斥学生;对不作回答的学生不要批评、惩罚,应让他们听别人的回答。
4.教师要正确对待提问的意外
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教师可能对这种意外的答案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无法及时应对处理。此时,教师切不可妄作评判,而应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待思考清楚后再告诉学生或与学生一起研究。当学生纠正教师的错误回答时,教师应该态度诚恳、虚心接受,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
提问是一项具有悠久历史渊源的教学技能。我国古代教学家孔子就常用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进行教学。他认为教学应“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从事物的正反两面去探求知识。现代的教学更离不开提问。好的提问是一门科学,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只有苦心研究,精心设计,提问才有实用价值。它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主要手段之一。是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进行思想交流的重要方式;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三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
一、提问的概念及作用
(一)提问的概念
提问是教师运用提出问题,以及对学生回答的反应的方式,促使学生参与学习,了解他们的学习状态,启发思维,使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的一种教学行为。提问技能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方面有着特殊的重要作用,是解决问题最有效的教学行为。
(二)提问的作用
对学习者来说,学习过程实际上是一种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教师巧妙的提问能够有效地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并为他们发现、解决疑难问题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学生去探索达到目标的途径,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增长了智慧,养成勤于思考的习惯。有经验的教师,几乎每节课都要精心创设各种问题情境,设计不同水平、形式多样、引人深思的问题,选择恰当的时机进行问答。课堂提问的主要功能有一下几个方面:
1.激发兴趣,产生学习动机
提问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迸发学习的热情,产生学习的需求。
比如在一节课的开始,创设一个问题,可以有效的提起学生的兴趣。举个例子:我们六年语文第七单元有一篇课文《最富有的时刻》可以在导入时问:对于一个家庭或一个人来说,什么样的时刻才是最富有的时刻?学生交流完之后接着问:想知道本文主人公是怎样想的吗?让我们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这样,就有效的调动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2.启发思维,培养能力
提问可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交流能力,提高学生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课堂提问能引起学生的认知矛盾并给学生适宜的紧张度,从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引导学生思维的方向,扩大思维的广度,提高思维的深度。学生在回答问题时需组织语言,以便能言之有理、自圆其说,锻炼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在与教师和其他学生探讨问题、寻求解决问题途径的过程中,培养与他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反馈信息、促进交流
教师通过提问可以了解学生对某一方面的知识或某一个问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可以了解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可以检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此,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最快捷获取反馈信息的重要渠道,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答问及时调整,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调整进度。
4.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
提问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促进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创造和谐的教学氛围,吸引学生的注意。提问是维持良好课堂秩序的常用手段之一。比如发现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了,就可以通过提问把学生的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中来。
二、课堂提问的类型
在教学中,需要学生学习的知识是多种多样的,有事实、现象、过程、概念、法则等,对这些知识有的要求了解,有的要求理解,有的要求掌握。学生的思维方式也有不同的形式和水平,这就要求教学中所提的问题不能是千篇一律的,应包括多种类型。
提问类型的分类由于标准、角度的不同,可有不同的分类。我们从认知水平和提问技巧两个方面进行分类。
(一)根据认知水平分类
1.低级认知提问
低级认知提问用于检查学生的知识,一般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用所记忆的知识照原样回答即可,不需要更深入地思考。教师判断学生的回答也较容易,只简单地分为正确与错误。包括知识性提问、理解性提问、应用性提问三种。
(1)知识性提问。这类提问是考察学生概念、字、词、公式、法则等基础知识记忆情况的提问方式。
举例来说:学过比的基本性质之后,就可以在下一节上课时提问:比的基本性质的内容是什么?
五年语文《开国大典》中,问:开国大典是什么时候、在哪里举行的?参加人都有谁?
这类问题要求学生回忆已学过的事实、概念等,所回答的句子一般要求是和教材上的表述相一致的。知识性提问是一种最简单的提问。对于这类提问,学生只需凭记忆回答。一般情况下,学生只是逐字逐句地复述学过的一些内容,不需要自己组织语言。简单的知识性提问限制学生的独立思考,没有给他们表达自己思想的机会,因此,课堂提问不能局限在这一层次上
(2)理解性提问。这类提问是用来检查学生对已学的知识及技能的理解和掌握情况的提问方式,多用于某个概念、原理讲解之后,或学期课程结束之后。
例如:学过圆的面积公式之后,可以问:你能叙述一下圆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
学生要回答这类问题必须对已学过的知识进行回忆、解释、重新组合,对学习材料进行内化处理,组织语言然后表达出来,因此,理解性提问是较高级的提问。学生通过对事实、概念、规则等的描述、比较、解释,究其本质特征,从而达到对学习内容作更深入的理解。
在语文课堂中,提问学生对词语、句子、中心思想的理解,都属于理解性提问。
(3)应用性提问。这类提问是检查学生把所学知识应用于新的问题情境中解决问题的提问方式。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了分数乘法应用题之后,问:通过做题,我们总结出了解决这一类问题的基本思路,谁来叙述一下?学生说完之后,教师接着出示一组相关练习:说:谁能应用刚才的解题方法,来解决下面的问题?这样,通过提问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自然的应用到了新的问题中。
2.高级认知提问
高级认知提问是侧重于创造知识,培养创新思维的课堂提问。通常不是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学生需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对问题进行分析、综合、概括等组织加工,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教师判断时,主要根据提问的意图,判断答案是否有道理、有无独创,或者在几个答案中比较哪一个更好些。包括分析性提问、综合性提问、评价性提问三种:
(1)分析性提问。这类提问要求学生通过分析知识结构,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或者事件的前因后果,最后得出结论的提问方式。学生必须能辨别问题所包含的条件、原因和结果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学生仅靠记忆并不能回答这类提问,必须通过认真的思考,对材料进行加工、组织,寻找根据,进行解释和鉴别才能解决问题。这类提问在语文课堂中可用于词、句、段、篇的教学中。在数学课堂中,常常用在分析数量关系等处。
举个数学课中的例子:有这样一道题:工程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45米,8天修完。实际只用了6天就修完了,实际每天修多少米?
教师问:要求实际每天修多少米,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数量关系是怎样的?
生:必须知道实际要修的总米数和实际修的天数。
教师:这两个条件,题中是不是直接告诉我们了?
生:直接告诉修了6天,总米数没告诉。
教师:能不能求出实际修的总米数?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通过这样一系列的提问,使学生明确了解题思路,培养了思维能力。
这种提问需要学生能组织自己的思想,寻找根据,进行较高级的思维活动,这种提问,教师要不断给予指导提示和帮助。常用于中高年级的教学中。
(2)综合性提问。综合性提问是要求学生发现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把教材内容的概念和规则重新组合的提问方式。这类提问,强调对内容整体把握和理解,要求学生把原先个别的分散的内容以创造性的方式综合起来思考,找出内在联系,从而得出一定结论。
例如六年语文《野菊》一课,讲的是一个叫野菊的小女孩美丽自然的外貌和淳朴善良的品格。在文章的最后,可以这样设计一个拓展问题:课文中多次提到野菊,如“菊花香茶”“菊花簇拥的小屋”“菊花丛”等,这些与课题和作者要表达的情感有联系吗?
学生要回答这样的问题,就需要对课文内容进行分析综合,才能得出正确结论。
(3)评价性提问。这类提问是一种要求学生运用准则和标准对观念、作品、方法、资料等作出价值判断,或者进行比较和选择的一种提问方式。评论性提问,需要运用所学内容和各方面的知识和经验,并融进自己的思想感受和价值观念,进行独立思考,才能回答。它要求学生能提出个人的见解,形成自己的价值观,是最高水平的提问。例如,我们六年上册语文里有一篇课文《悠悠的小河》,讲的是一个叫王老五的人常年免费为人们摆渡,忽然有一天他开始收费了,于是人们议论纷纷。王老五也不解释,接着收他的钱。直到有一天,河上修了桥,领导讲话时人们才知道,王老五为这座桥捐了款。这个时候王老五已经远离家乡,在人们视线中消失了。学完这篇文章之后,就可以问学生:你觉得王老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赞成他的做法吗?在这样的提问中,可以了解学生的价值思想观念,有利于活跃课堂学习气氛,有利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和培养口头表达能力,虽然有一定难度,但是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是可以顺利完成的。
(二)根据提问技巧分类
主要包括下面四种类型:
1.诱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启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开展定向思维的提问。一般在某个新课题的起始阶段,教师为了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定向思维,常常使用这一类型的提问,或为学生营造某种学习氛围,或是将学生的注意集中到某一特定内容。
比如我们这一册语文有一篇课文《钓鱼的启示》。导入时可以这样设计问题:有一个小男孩,在他十一岁那年的一个夜里,他和爸爸去钓鱼。留下来一次难忘的经历。三十四年后写下了一篇文章《钓鱼的启示》。想不想知道他经历了那些不同寻常的事,又得到了那些启示呢?那就让我们一起随着作者的脚步回到三十四年前那个月光如水的夜晚吧。这样的提问,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也给了学生思维的方向。
2.疏导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思路受阻或是偏离正确方向时,教师进行点拨、疏导的提问。
比如求半圆的周长,学生在做题的时候,常常只算圆的周长的一半,忽略了还有一条直径。所以在反馈的时候,先画一个半圆,问:这个半圆的周长包括那几个部分?计算时,应该先算什么?需要注意什么?
3.台阶提问
这类型的提问是将一组提问由简到繁、由浅人深地排列得像阶梯一样,引导学生一阶一阶地攀登,以达到教学目标的提问。设计这种类型的提问,应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由浅人深、由具体到抽象、由现象到本质、由局部到整体的认识规律。
这种提问在我们自学辅导的教学模式的问题设计中,更应该体现出来。
4.迂回提问
这类型提问也称作“曲问”,即为解决一个问题,折绕地提出另外一个或另几个问题的提问,这种类型的提问意在增加思维强度,引导学生自己去解决重点和难点,使学生处于主动学习的地位。
三.课堂提问有如下原则:
1.提问要有目的性
设计的问题要紧紧围绕教材的要求、教学目标、训练的重点、难点进行,问到关键之处。
2.提问要有针对性
正确估计学生的能力,有针对性地对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不同深度的问题。
3.提问要有系统性
要求教师要吃透教材,对教材的重点、难点、训练点要烂熟与胸,使设计的提问总是前后围绕一个中心,层层展开,环环相扣。
4.提问要有启发性 也就是提出的问题要有挑战性。
5.提问要有层次性
要求问题设计要遵循由浅入深,由简到繁,体现一定得坡度这一规律。
心理学家把问题从提出到解决的过程称之为“解答距”。根据“解答距”的长短,把问题分为三个等级:“微解答距”(看书即可回答);短解答距(课文内容的变化或翻新);“长解答距”(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答)。设计好层次性,循序渐进,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在知识迁移中完成了新问题。
6.提问面向全体
就是不同的问题要由不同的学生回答,让每个学生都有发言、展示自我见解的机会,每个人都有体验成功的权力。
四提问需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一)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的设置要合乎教学的内容。不能为设疑而设疑,搞形式图花架子。设计的主问题,能引导学生掌握教学的主要内容;设计的关键问题,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教学内容,弄清所学知识的实质。设计的问题不能过深或者过浅,要让学生能领会问题的用意。如果有的问题学生不懂,应及时进行调整。设计问题可以从这几方面入手:教学内容的重点、难点处;学生易混淆、易忽略而又与教学内容关系密切处;还要从问题的启发性、趣味性、针对性、开放性、探索性方面考虑。
(二)提问要讲究时机
1.根据教学进程恰当把握
教学进程是把握提问时机的决策因素。教师可根据教学进程中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择提问的时机。提问的时机包括:当教学到达教材的关键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疑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精华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矛盾处时;当教学到达教材的深奥处时等。
2.根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显示出的心理状态来加以把握
学生的心理状态多种多样,如当学生思维困于一个小天地无法突围时;当学生受旧知识影响无法顺利实现知识迁移时;当学生疑惑不解、一筹莫展时;当学生胡思乱想、精力分散时;当学生有所感悟、心情振奋、跃跃欲试时……
总之,提问时机要把握恰当,做到当问时则问,在学生“心欲知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不失时机地用问题的钥匙开启学生的思维之门,寻找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
(三)提问要注意态度
教师向学生提问时的态度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必须高度重视。
1.教师要创设良好的提问环境
提问要在轻松的环境下进行,也可以制造适度的紧张气氛,以提醒学生注意,但不要用强制性的语气和态度提问。要注意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消除学生过度紧张的心理,鼓励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积极参与问题的回答,大胆发言。
2.教师在提问时要保持谦逊和善的态度
提问时教师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以及与学生的距离、在教室内的位置等,都应使学生感到信赖和鼓舞'而不能表现出不耐烦、训斥、责难的态度,否则会使学生产生回避、抵触的情绪,阻碍问题的解决。
3.教师要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回答
对一时回答不出的学生要适当等待,启发鼓励;对错误的或冗长的回答不要轻易打断,更不要训斥学生;对不作回答的学生不要批评、惩罚,应让他们听别人的回答。
4.教师要正确对待提问的意外
有些问题,学生的回答往往出乎意料,教师可能对这种意外的答案是否正确没有把握,无法及时应对处理。此时,教师切不可妄作评判,而应实事求是地向学生说明,待思考清楚后再告诉学生或与学生一起研究。当学生纠正教师的错误回答时,教师应该态度诚恳、虚心接受,与学生相互学习、共同探讨。
朝阳王桂香- 帖子数 : 29
注册日期 : 12-05-21
年龄 : 50
回复: 教学技能———提问技能
通过校本教研培训,《提问技能》,使我们更加明确了提问技能的内涵,原则作用以及提问的类型。课堂提问是贯彻教学意图,师生之间进行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恰当的提问,对于准确了解教育对象,开发学生智力,启发学生思维,活跃课堂气氛,检查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必须掌握课堂提问这一技巧。新知识往往是在旧知识的基础出上引申和发展的,在新、旧知识过渡的时候,教师通过设计适当的铺垫性提问,可以启发学生运用迁移规律,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达到旧知识向新知识过渡的目的。例如:在学习古诗前,提问一下学过的以前的古诗,对学生知识的迁移很有帮助,并可以使他们的知识纵向联系起来,便于记忆。
总之,教师要通过提问,达到积极引导学生来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中更要不断探索提问的时机,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朝阳孟丽- 帖子数 : 69
注册日期 : 12-05-18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