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向下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Empty 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帖子  八一校丁丛 周四 十二月 13, 2012 3:38 pm

众所周知,21世纪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其中创新人才是竞争的焦点。创新人才的培养需要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素质教育的核心。创新人才必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创新人格等多种要素。而创新意识又是进行创新活动的最基本条件之一。
首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创新意识主要指一个人的好奇心、探究兴趣、求知欲、对新异事物的敏感、对真知的执着追求等。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呢?可以从五个方面进行尝试。
(一)以需引趣
要求教师把学科知识与生活、生产需要结合起来,展示学科知识的博大精深,让学生从心里认识到未来社会处处需要科学知识,没有知识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这样,才能激起学生求知之趣,变教师“要我学”为自己“我要学”,最后达到“我学好”之目的。
(二)以得引趣
要求教师施教时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学生的知识水平得到充分提高,智力能力得到充分发展。教者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要特别抓好“两头”既要让那些所谓的“尖子生”吃得饱,更要让那些“差生”吃得消。“差生”不差,教师的责任是主这些“差生”也能体味到成功,而不是一味体验失败。须知“差生”的“第一次成功会激起他千万次获得成功的欲望和信念。”
(三)以难引趣
这里的“难”既是指教学内容应有一定难度,也指教学方法应有一定难度,不能平铺直叙。“难”是一种“未知领域”,是一座“高山险滩”,只有“难”才能引趣,才能激活学生思维,才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才能促进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发展。但设“难”有度,恰当的“难度”是让学生“蹦一蹦,跳一跳摘到果子”,过“难”则高不可攀,不“难”则让人“躺在床上等馅饼。”
(四)以疑引趣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贵知疑”,“知疑”才能“引趣”。教师讲课的过程,实际上是一个“设疑、引趣、激思、解疑”的过程。
(五)以创引趣
要求教师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发散思维,不可一味求同。 要敢于向书本、向老师、向权威、向未知的引导者,更是学生创作思维火花的点燃者。好的教师要给学生留下创作思维的广阔空间,让学生自己探索,自己发现,自己在创造中尝试中成功,尝试错误,尝试生活的酸甜苦辣。
其次,培养创新能力
创造学指出,对于思维正常的人而言,创造能力人皆有之。尽管像爱因斯坦那样能够提出相对论的头脑并不是人人都有,但是一般普通人都是有潜力的。只要突破禁锢我们头脑的种种观念障碍,配合适宜创造的教育环境,学习和掌握相应的创造方法,我们就一定能创造,通过创造,每个人都能更好地发展自我,使自己和他人的生活更好,使学习和工作更有成就,也能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积极贡献。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
1、改变阻碍学生创新能力发展的传统教育观念。
传统教育观念的基本特点是以传授知识为教育的主要目的,以培养能熟练掌握已有知识的书生型人才为教育目标。因此,导致传统教育陷入困境,第一,评价体系是“应试教育”指标,方法单一。第二,教育方式采取灌输式。教师按着教材一字不差的整堂讲解,学生只是听,大部分学生甚至连记笔记的能力都很缺乏。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地位,没有给学生留有积极思维的空间和余地。无形中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扼杀。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不少人缺乏创造性,甚至多数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创新?什么是创新精神?综合素质较差,在封闭的校园,新知识少且缺乏实践的锻炼,对社会生活缺乏足够的重视,难以较快的适应社会。改革这种观念,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前提。应该将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改变为注重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教学方法。第四,应该将严格遵守常规的课堂气氛改变为生动活泼主动探索的课堂气氛。
2、鼓励学生创造性的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
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指每个学生都具有对未知事物进行主体探索和发挥的愿望、能力。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是激发其创造性学习、培养其创新能力的基础。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尽可能多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大胆想象,积极思维,主动地去了解、认识新奇未知的事物,探索不同事物的关系,体现探索的艰辛和成功的喜悦,在主动学习中发掘自己内在潜力,不断提高创新能力。为此,教师可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式:①设计不完全或无结果的问题式情景,使学生有积极的思考、大胆想象、推陈出新、继续探索的可能;②让学生自编故事、自设问题、并自己想象、解决、给其锻炼的机会;③让学生大胆提问,不仅向老师提问,而且要鼓励学生的互相问答,激发学生对问题的主动探索并且给其表现和交流的机会,以达到彼此激发的目的。
3、学生的个性,爱护学生的创新热情。
创新型学生往往具有独特的人格特征,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其创新性的一种反映。爱护学生创新热情,积极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意味着要尊重学生的创新个性。创新型学生通常有三大个性特征:①活跃、爱探索、自信。②独立,敢于弃旧图新,有时这种独立性也表现为对教师的统一要求缺乏热情;行为不合群等。③情感丰富,兴趣广泛,好奇心强,争强好胜,但有时又因精力太过剩而表现出顽皮、淘气等。创新型学生的某些个性特征,可能会与教师的要求相违背,但教师对此应有正确的理解,教师可以施加影响或进行引导,但不可强求一致和服从。因为活跃、独立自由的个性是创新才能萌发与生长的根基,对学生个性压抑是对其创新才能发挥的压抑。
4、建立新型师生关系,鼓励大胆质疑与创新。
师生关系的性质主要由教师来决定。在新型的师生关系中,教师对学生的态度更多是积极、鼓励、平等和宽容。尤其在学生创新力的培养方面,教师不再是自我和威严的维护者和教材的代言人,而应是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者、培养者和欣赏者。
5、通过实际活动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学生的各项实际活动对其创新力的开发和培养十分有利。首先实际活动可以激发学生广泛和强烈的好奇心,这是进行创新活动的重要条件。其次,经常参加实际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再次,实际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可以不受书本、知识的束缚,思维具有较大的自由度,其创新潜能也因此能够得以充分的发挥。再次,学生通过实际的创新性活动,可以养成有利于创新力发挥的良好的个性品质,如主动探索的精神,敢于独创的勇气,对创新活动有科技、文艺、体育、工艺、劳动性、社会等方面的活动。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如身体、课堂和课外活动等。教师应为学生的创新活动尽可能的提供良好的条件,进行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总之,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创新,教学活动是弥漫、充盈于师生间的一种教育情境的精神氛围。对教师而言,上课不仅是传授知识,而是一起分享理解;上课不是无谓的牺牲和时光的浪费,而是生命的活动,专业的成长和自我实现的过程,意味着教师的角色由主角转向“平等中的首席”,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向现代学生发展的促进者。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去体现心态的开放,主体的凸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解放。

八一校丁丛

帖子数 : 2
注册日期 : 12-12-13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