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2 posters

 :: 综合教研 :: 体育

向下

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Empty 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帖子  黎明史宏雷 周一 三月 25, 2013 5:00 pm

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课教学质
* 1.课程标准性质是什么?
* 2.10年课改取得的主要成绩和不足是什么?
* 3.体育课程性质、地位与价值属性是什么?
* 4.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基本经验是什么?
* 5.体育课程为什么改成体育与健康课程?
* 6.课程性质是如何界定和发展的?
* 7.课程目标主要发展是什么?
* 8.四个方面目标如何统领各水平课程内容?
* 9.课程内容如何分类,它是规定内容吗?
* 10.课标对体育与健康教学提出哪些要求?
* 11.如何上有生命的体育与健康课?

一、课程标准的性质是什么?
* 《按照义务教育法》的规定:“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和儿童、青少年身心发展状况,确定义务教育的教学制度、教学内容、课程设置及审定教科书”。
* 《义务教育法实施细则》中规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在本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具体组织、管理本行政区域内实施义务教育工作”
* “实施义务教育的学校必须按照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发布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省级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教学计划,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 什么是标准?1988年12月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五次会议通过的《标准化法》规定:
* 标准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效果,对活动及其结果规定共同的和重复的使用规则、导则或特性定义的技术规范或者其他精确准则的文件。
* 包括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四级。
* 其中行业标准由国务院有关行政部门制定,有关国计民生方面的标准具有法律属性,是在一定范围内通过法律、行政法规等手段强制执行的标准。
* 通过经济手段和市场调节自愿采用的推荐性标准不具有强制性,任何单位均有权决定是否采用,违反了推荐性标准也不构成法律责任。
* 《课程标准》是国家意志的行业标准,是教育部依法制定、带有法规性和一定强制性质的指导性文件。
* 《课程标准》是国家保障中小学生受教育期间身心健康方面的基本标准。
* 各地各校要明确课程标准性质定位,认真理解、认真执行,认真落实。
* 各地各校要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
二、客观看待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成绩与不足
(一)广大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新变化
* 体育教师教育教学观念发生了诸多变化,最主要的变化表现为“健康第一”“通过体育促进学生健康、全面育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学生是学习主体、教师是教学的主导”这几个核心观念得到了共识并且深入人心。
* 这几个核心观念指向了教育观、学生观与知识观,即教师用什么样的教育观从事教育活动,用什么样的学生观与知识观教育学生,这些核心观念决定着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和教学改革的方向与质量。
(二)涌现出一大批优秀体育教师,积累了众多优秀成果
  观念决定行为。十年来,一大批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勇于探索、敢于实践、善于反思的体育教师在体育与健康课程理论研究、地方课程研究与实践、学校课程研究与实践、教学资源开发等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特别是在教学研究方面,从国家层面、省市层面直到学校层面围绕《课程标准》的教学改革研究从未间断。
  贯彻《课程标准》也从当初的表浅到现在深入到课程理念、目标、内容和评价如何落实到教师、教材、学生、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等要素的内在关系等方面。
(三)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有较大提高,学习方式有新的变化
* 课程改革的成效最终要看学生是否受益。十年课改,体育课成为学生最喜爱的课程之一,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能动性、独立性有了较大的提高,他们逐渐成为课堂学习的真实主体,通过积极主动的投入、有效的学习、适宜的合作探究等方式,学习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科能力不断提高。
  十年课改取得的成绩是广大中小学体育教师艰苦探索、认真实践的结果,应该给与充分的肯定。
作为《课程标准》的执行者、实践者和主力军,一线体育教师是对课程改革成效作出客观评价最有发言权的鉴定者。
无论《课程标准》在国家层面、地方层面还只是一种理想的设计,最终要靠体育教师创造性的把《课程标准》要求转化为促进中小学生发展的教学实践。
十年课改成果需要珍惜,更要下功夫梳理、总结,理清哪些是正确的,应该坚持;哪些是有待完善的,需要修正;哪些是错误的,应该汲取哪些经验教训,这是今后发展的基础。
(四)《课程标准》存在的主要不足
体育教师在执行《课程标准》过程中发现一些不足是正常的,这是推动课程改革不断完善的动力。
十年课改实践证明存在的主要不足是:
* 《课程标准》按照“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课程基本理念在国家层面确立了“目标统领内容”的思想,课程的目标按照运动参与、身体健康、运动技能、心理健康、社会适应五个领域分水平建立了目标体系
* 但具体到各个领域和水平阶段的内容标准却很笼统、不便于操作
* 缺乏比较明确的课程内容,难以支撑起众多的课程目标。
* 依据目标体系确立的评价体系可操作性不强。
四、十年课程改革取得的基本经验:
□改革要克服片面性,避免走Z字路,避免折腾,少走弯路;
□继承、改革、创新、发展是课程、教学改革应该遵循的基本规律;
□建立边推进、边改革、边总结、边完善的课程改革机制是课程走向科学化的有效路径;
□建立有效对话、交流、互相理解、获得支持的局面是课程发展的必要条件;
□加强体育课程设计理论研究特别是实证研究是保障课程科学、可行的基础;
□建立体育课教学质量国家标准、地方要求是新时期促进课程发展和教学实施的必要保障。
五、《课程标准》的主要发展变化
* 在教育部的领导下,《课程标准》修订组认真分析了十年来一线体育教师、教研员和专家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在充分吸收各方面建议的基础上完善有关内容。
* (一)课程名称的变化
* 2011年版《课程标准》将课程名称由2001版《全日制义务教育 普通高级中学体育(1~6年级)体育与健康(7~12年级)课程标准(实验稿)》,统一改称为“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将小学1~6年级的课程名称从“体育”改变为“体育与健康”,与7~12年级的课程名称统一起来。
* 这一重大改变,不仅将近百年中小学“体育课程”的学科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课程”,而且在运动参与、身体健康等方面的课程内容中实质性地增加了健康教育的内容。
* 课程名称的改变从2000年1月教基[2000年]3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印发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的通知,在课程设置中将“体育”改为“体育与保健”。
* 同年8月4日,教育部颁发了教基厅[2000]13号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课程计划(试验修订稿)》补充通知的文件,通知在课程计划中将“体育与保健”正式更名为“体育与健康”。
* 为什么把学科名称改为“体育与健康”?除了依据以上文件规定,还有以下原因:
* 社会发展的需要:在2011年版《课程标准》前言“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国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整体上有了很大提高。体育与健康课程是增进学生健康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族的健康素质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 中央要求:为了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和《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提出的提高全民族健康素质的要求。
* 适应国际社会课程发展的趋势。比如日本称为《保健体育》,韩国、澳大利亚和我国台湾、香港称为《健康与体育》。
* 学科名称的改变是体育与健康课程改革发展的重要时代标志之一。
* (二)课程性质的界定和发展
* 正确理解和界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性质,是把握课程教学改革正确方向的前提。《课程标准》明确提出了“三个为主”,即主要手段、主要学习内容和主要目标。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为主要学习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能力为主要目标的课程。”
* 《课程标准》性质的这一定位,摆正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在学校课程中的准确位置,准确界定了作为学校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学科内在价值,并进一步阐述和强调了体育与健康课程具有基础性、健身性、实践性和综合性的学科性质。
* 课程强调基础性——强调培养学生掌握必要的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和健康生活习惯,为学生终身学习和健康生活奠定基础。
* 课程强调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提高体育与健康学习、体育锻炼,提高体育与健康实践能力。
* 课程强调健身性——强调在学习体育与健康知识、技能和方法的过程中,通过适宜运动负荷的身体练习,提高体能和运动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 课程强调综合性——强调充分发挥体育的育人功能,渗透德育,整合多种价值。
* 课程性质的界定和发展,对于不断完善体育与健康课程体系和提高教学质量与内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 (三)课程目标的发展变化
* 《课程标准》确定了课程的总目标、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
* 按照四个水平将总目标、方面目标与各个水平的课程内容紧密结合
* 改变了“由目标到目标”“内容笼统空泛”的不足,便于广大体育教师理解“目标统领内容”和“通过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过程实现目标”的思想。

在2001版《课程标准》继续强调的课程目标的基础上强调:
* 课程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价值和意义
* 掌握学习和锻炼的技能与方法
* 增强学生的体能
* 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
* 发展体育与健康实践和创新能力
* 提高自觉维护健康的意识。
* 从制定课程目标的指导思想上看,改变了过去几十年或以技术、增强体质、终身体育、快乐体育为主的思想制订课程目标的思路
* 形成了在健康第一思想指导下,学知识、会技术、强体能、会锻炼、讲创新、重行为、成习惯的一种养成式的综合素质教育的思想
* 既突出了体育与健康课程的核心价值,又较好地发挥出课程的必要功能
* 应该说这种制定体育与健康课程目标的思路和表述方式适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必将对指导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改革起到重要的导航作用。
* 对运动参与、运动技能、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四个方面的目标要求作了准确的界定和清晰地梳理。
* 明确提出:“四个学习方面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整体,各个学习方面的目标主要通过身体练习实现,不能割裂开来进行教学”。避免了在课程目标理解和教学实践中的片面性。
(四)课程内容的发展变化
《课程标准》根据课程性质、总目标、四个方面的目标和设计课程内容的思考,为了增强对教学的指导性,对课程内容做了以下充实和修改:
* 1.将“内容标准”改为“课程内容”;
* 2.用运动参与方面的两个目标、运动技能方面的三个目标、身体健康方面的四个目标、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的四个目标统领各个水平的课程内容;
* 3.运动参与方面(2个目标)
* 积极参与学习和锻炼
* 体验运动乐趣和成功
* 各个水平的“课程内容”部分充实了和体育与健康密切相关的课程内容。
* 明确提出:“在小学阶段注重引导学生体验运动乐趣,激发、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和参与意识;
* 在初中阶段引导学生逐步形成体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
* 4.运动技能方面(3个目标):
* 学习体育运动知识
*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
* 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 各个水平按照运动技能形成、动作发展等基本规律将内容分为基本身体活动(水平一)、田径类、球类、体操类、武术类、游泳或冰雪类、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类,并由多到少、由粗到精、由易到难、循序渐进,从基础动作逐步向专门运动技能过渡进行设计、选择和充实课程内容。
* 明确提出:“在小学阶段,要注重体育游戏的学习,发展学生的基本运动能力;
* 在初中阶段,要注重不同项目运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鼓励学生参加多种形式的比赛,逐步增强学生的体育与健康学习能力、安全从事运动的能力,加深对体育运动的理解”。
* 例如:
* 掌握运动技能和方法(1—9年级目标)
* 基本掌握并运用一些田径类运动项目的技术(水平四目标)。如基本掌握并运用短跑、中长跑、定向越野、跨栏跑、接力跑、跳高、跳远、投实心球等项目的技术。
* 【评价要点】完成所学技术动作的正确性以及速度、远度或高度。
* 【评价方法举例】评价学生掌握跳远的助跑、起跳等技术的程度。
* 缺量化、质性标准,参考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等。
* 5.身体健康方面(4个目标)
* 掌握基本保健知识和方法
* 塑造良好体形和身体姿态
* 全面发展体能与健身能力
* 提高适应自然环境的能力
* 按照水平,根据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敏感期和认知特点,适时适宜地增加了发展体能和有关营养、疾病预防等卫生保健和健康教育的内容。
* 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要注意引导学生懂得营养、行为习惯和疾病预防对身体发育和健康的影响;
* 初中阶段,应要求学生了解生活方式、疾病预防对身体健康的影响,自觉抵制各种危害健康的行为,初步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提高体能水平,基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 6. 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方面(4个目标):
* 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 学会调控情绪的方法
* 形成合作意识和能力
* 具有良好的体育道德
* 各个水平结合学生心理发展和社会适应发展的年龄特点精选了课程内容。
* 明确提出:“小学阶段要注意培养学生自尊、自信、不怕困难、坦然面对挫折,引导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学会交往;
* 初中阶段要注意指导学生掌握调节情绪的方法,培养果敢、顽强的意志品质和团队合作精神”。
* 在充实和完善课程内容的同时,加强了课程内容的规定性和选择性。对四个方面中6大类的课程内容(如田径类等)各地应按照《课程标准》规定的类别予以实施
* 对各类具体内容,如田径类中的跑、跳跃、投掷等具体内容,各地区和学校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 处理好规定性和普适性、约束性和弹性的关系,既体现了国家对中小学生体育与健康的基本要求,也给各地和学校创造性地实施《课程标准》予以必要的空间,这是适应国情的有效选择。
* 要明确:6大类内容是国家规定课程内容。如,田径类。
* 学校选择是在6大类课程内容中具体选择。如,田径类中的跑,选30米、50米、100米、800米、1000米、跨栏跑、接力跑等等,由学校结合学生、季节、场地器材、班额等情况进行选择
* 8.强调要重视健康教育,提出各地各校应根据实际情况,充分利用雨雪等天气,每学年保证开展一定时数的健康教育内容进行教学 。
* 建议用每学年课时的1/10左右上健康教育课(10课时左右)。
(五)实施建议方面的变化
1.教学建议方面
■对地方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方案和实施计划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各地、各校应依据本标准的要求分别制订地方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方案和学校体育与健康课程实施计划。
■教师还要制订学年、学期、单元、课时教学计划。有效实施体育与健康课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 针对学生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情况,明确提出:“应在技能教学的同时,安排一定的时间,选择有效的内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发展学生的体能”。
* 这是自1993年以来再次以国家课程的形式提出类似“课课练”的要求。
* 教师应结合学生、教材、季节、气候、场地器材等因素,探索课堂教学中发展体能练习的内容、与教材的关系、练习的时机、运动负荷的大小、体能水平和性别的差异以及锻炼方法的有趣性等,通过坚持不懈的“课课练”切实提高学生的体能水平。
2.评价建议方面
■ 课程标准提出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更好地‘学’和教师更好地‘教’”,最终都是为了学生的体育学习和发展。
■ 评价内容包括:体能、知识与技能、态度与参与、情意与合作。

六、实施《课程标准》提高体育与健康教学质量的几点建议
(一)明确今后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方向是提高教学质量
* 课程标准颁布后,课堂教学改革是今后课程改革的攻坚战。体育教师作为打好课堂教学改革攻坚战的主力军,只有了解课程教学改革全局才不至于迷失作战方向,才能通过有效的教学扎实提高教学质量,不辜负时代和历史对我们的重托。
* 应该明确,贯彻课程标准、提高教学质量是党中央国务院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规定的今后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教学改革的基本方向。
(二)全面准确地学习理解和贯彻课程标准
* 要掌握课程总目标、四个方面的目标是什么要求,掌握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与学习评价及实施建议之间的内在联系。
* 在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最终落实在学校课程实施计划和具体教学过程中。
(三)正视和改进体育教学改革存在的主要问题
* □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具体,难以进行检查评价
* □目标没有体现区别对待,因材施教的原则;
* □目标过多,把四个方面的目标搬到一堂课上;
* □在目标的书写表述上也不够规范。
* □课程标准在设置学习目标的建议中提出“在目标多元的基础上有所侧重”。
* 教师要结合实际情况“细化课程目标”,在制订教学目标时“应该包括‘条件’(在什么情境中)、‘行为’(做什么和怎么做)和‘标准’(做到什么程度)三个部分”
* “目标难度适宜”“是师生共同努力能够达成的目标”。
* 对运动技能教学有所忽视。主要表现:
* 一是,偏重选用技术含量较低的教材;
* 二是,对运动技能教学缺少必要的指导;
* 三是,用于运动技能学习的时间偏少;
* 四是,对学习质量缺乏明确的要求;
* 五是,体育课运动负荷普遍较低。
* 在运用新的学习方式时,有些教师对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理解不够深入,比较关注外在的形式,对实际效果重视不够。
* 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对各种资源的整合重视不够,对已有资源的有效运用不够充分,有的课在资源利用上还存在一定的浪费现象。
* 受应试教育和安全事故影响,体育与健康课程和教学不受重视,有的运动项目不敢教学,学生体质和运动能力普遍下降。
* 近视率高居不下、近视检出率高居不下,并且有继续增长的趋势。2005年某省17岁城市男生的近视检出率高达95.14%。
* 体育与健康课要在保障学生身体健康核心价值的基础上,促进身心社健康发展。
* 体育教师要术有专攻,要守土有责,做好自己的事,站好自己的岗。
* 防止体育教学中的片面性、异化、低技术含量、低运动负荷等现象。
七、要上有生命的体育课
今后的体育与健康课除了遵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遵循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等,建议在以下方面有新的变化:
* 1.上完一节课学生能够说出这节课学习和锻炼了什么;
* 2.设身处地的体会学生的实际接受能力和实际需要,围绕知识点和难点设计出合适的学习点、思考点、体验点、操作点、交流点;
* 3.把教学的重点落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上;
* 4.教学的知识、技术含量适宜,学生的学习时间合理、运动负荷适宜;
* 5.教学的氛围应该是宽松的、和谐的和充满活力的;
* 6.关注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使每一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提高;
* 7.满足有特殊要求和能力学生的需要;

* 8.教导学生如何设定学习目标和努力实现已定目标,对于远远达不到目标的学生,教师要采取灵活的措施个别对待,给予有力的支持;
* 9.在多种多样的身体活动情景中发展运动技能,如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的任务和挑战的性质,积极思考完成任务的不同途径,掌握学习运动技能的策略,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 10.遵守规则、确保安全的运动;
* 11.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同教师对话,并鼓励学生相互问答,提出问题之后,留些时间让学生思考,还可以让学生现身说法,以加深对体育的认识;
* 12.以富有建设性和激励性的方式给予学生快速、准确、详实的反馈;
* 13.无论学生学习态度和学习成绩如何,要让学生看到你在关心他们每一个人;
* 14.教师要适宜控制学生过高的情绪,特别是在处于应激状态时;
* 15.如果学生犯错或没有履行计划,不要惩罚他们,而要提醒学生信守计划。

对学生来说,学习情境、先前经验以及学习群体,是促进主动学习的基本条件
教师的作用是传、帮、导,创设情境,支撑、促进学习
教学的实质:精选适宜内容,创设一定情境,支撑、促进学习者主动生成自己的经验、理解或假设,发展身心。
* (1)教学过程一定要体现一个生成的过程;
* (2)教学活动具有开放性。
最终要成为学生喜欢、乐此不疲、生动活泼、促进学生主动成长的、有生命的体育与健康课,实实在在地体现在学练过程中练身体、动脑筋、学知识、懂原理、会方法、促发展上。
* 如何读懂学生、读懂教育、读懂体育、读懂教材、读懂课堂,面向终身发展,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出既“好吃”又“有营养”的体育,是新时期体育与健康教学对体育教师提出的必然要求。
八、好体育课具备的一些共性特点
1.贯彻课程标准精神方面。教学指导思想正确,能够依据体育与健康学科的性质、体育教学的基本规律,从实际出发,正确地贯彻)课程标准精神
2.教学目标的确立方面。制定的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注重目标的达成情况,可以进行检验和评价。
3.教学内容的选择方面。所选内容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要,准确地把握教材的性质、特点和价值,教材处理得当,主要教材具有适宜的技术难度和较强的教与学因素。
4.教学设计方面。教学设计科学,教学分段合理,教学组织严密,教学方法突出有效性和针对性,教学步骤比较清晰;运动负荷适宜,对各项练习的时间、次数及强度能作出比较具体安排;场地、器材、教具及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利用总体上经济、实用、有效,能够符合教学的实际需要。
5.教学方法把握方面。能够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正确体现学生在体育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教师能根据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学生特点和教学的实际需要,正确、有效地运用接受式学习与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等学习方式,使教和学的积极性都能得到充分的发挥。
6.统一要求与区别对待关系。既做到面向全体学生,解决好教学中的共性问题,使全体学生都能达到体育课程学习的基本要求;又能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区别对待,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关注全体学生的发展。
7.有效促进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方面。能够以运动技术教学与身体锻炼为载体,切实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增强,并能够把技能教学、身体健康发展、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促进较好地结合在一起。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8.在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方面。能够较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能力与比较扎实的教学基本功。
9.条件差的学校,能够针对学校的场地器材与学生的体育基础等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展教学活动,尽可能地使学生能学到必要的体育知识、技能,身体得到有效的锻炼,体育意识与心理品质得到一定的培养。
■提炼好课应具备的基本要点
* 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可操作、可评价
* 教学内容:知识技能深浅适度,突出重点
* 教学方法:灵活、有效、实效性强,教的过程合理、清晰,引导学生积极学练,有合理的自主学习时间和空间,关注差异性发展
* 教学能力:讲解示范生动规范,时间安排合理, 运动负荷适宜,适时适度应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及时地进行有效教育等
* 教学效果:学生获得的体育知识技能扎实,在原有基础上提高,学生学有所得
师生关系:融洽,课堂学习氛围活跃,学生体育的情感、态度发生积极的变化
* 教学特色:有新意,有良好的教学风格
九、践行课改要注重实证研究
* 国家发展到了转变发展方式、讲求创新、提高质量和内涵的新阶段。
* 我们培养的学生要成为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使他们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而且个人可持续发展,就必须依据课程标准进行体育与健康教学改革。
* 教学改革最重要的是用实证研究的方法,用事实证明教什么内容、教多少学生、用什么场地器材、采取什么组织教法、上了多少次课、最后的教学效果如何,通过实证,总结和证明教什么内容、用什么教学方法最适合学生发展。
* 教学的许许多多细节如果取得科学的实证,提高教学质量才能落地,课程教材建设、教学改革的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也会不断深化。
十、课程教学改革需要老师努力提高教学能力。
* 教学能力在教学中是具体的,体现在教学细节的方方面面。
* 比如教学目标设计、教学内容选择、教学策略、教学组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等等是否合理有效;
* 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语言是否清晰、感人,讲解内容是否精炼,示范、保护、帮助的时机和方法是否准确、恰到好处;
* 确定教学重点与解决学习难点是否合理有效,场地器材的设计是否妥当、安全;提问、设疑、引导、帮助是否把握好了时机和火候;
* 教学时间的安排、教学节奏的把握、运动负荷控制等等,都是检验教师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体现。
* 因此,我认为适应课程改革最关键的是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最基本的是不断提高教学能力和教学水平。

黎明史宏雷

帖子数 : 2
注册日期 : 12-06-05

返回页首 向下

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Empty 回复: 贯彻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提高体育课教学质量

帖子  黎明校展新 周一 三月 25, 2013 8:27 pm

很好很好好!
黎明校展新
黎明校展新

帖子数 : 18
注册日期 : 12-07-14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 综合教研 :: 体育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