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两位数乘法计算课

向下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两位数乘法计算课 Empty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两位数乘法计算课

帖子  伊春朝阳田春兰 周三 四月 24, 2013 2:57 pm

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两位数乘法计算课

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是在学生掌握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两位数乘整十数的口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虽然在乘法笔算的顺序和数位的对齐方面已有了一定基础,但计算作为最根本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该是我们教学的重点。所以本节课教师要整体把握教材,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乘法的意义,在弄清用两位数乘两位数算理的基础上,掌握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和书写格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同时培养学生用“旧知”解决“新知”的学习方法及善于思考的学习品质,养成认真计算和学习的好习惯。我就以小学数学新人教版三年级下册《两位数乘两位数笔算乘法》的教学为例,谈一谈如何上好一节小学两位数乘法计算课
一、首先要够紧扣教学目标,准确把握好教学的重点、难点。
教师要根据新课标并结合学生实际准确的确定本节课教学目标是:
1、紧扣教学目标,培养学生能够用多种算法进行计算。
2、让学生理解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笔算方法。
3、通过比较各种方法的优点和不足,寻找最佳方法,训练学生掌握优化方法。
教学之前,教师要准确把握好本节课教学的重点难点 :
教学中,教师要采用灵活、生动的多种教学方法并利用多媒体教学帮助学生成功突破教学的重点、难点。
⑴结合学生生活中买书的故事这一富有趣味性的情境,并出示主题图,体会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是伴随着解决问题而产生的;
⑵运用已有经验对问题情境进行探索,得出自己计算两位数乘两位数的方法,通过与同伴的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并通过比较,完善自己的方法;
⑶经历两位数乘两位数的计算过程,掌握笔算乘法的方法;
二、教学中,要体现新课程理念下计算教学的几大亮点:
1、教师要紧扣新课程标准,充分体现算法多样化。如,教学中教师板书例题 24ⅹ12 后,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来计算。有的学生用学过的口算方法 24ⅹ10=240
24ⅹ2=48
240+48=288
有的同学用连加的方法 24+24+24+......24=288
有的同学用乘法来计算 24ⅹ2ⅹ6=288或24ⅹ3ⅹ4=288还有的学生可能就直接用竖式来计算,教师对他们的方法要给予肯定。
“算法多样化”是《数学课程标准》的一个亮点,它体现了全新的教学理念,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的最佳平台,是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发展的有效途径。算法多样化是问题解决策略多样化的一种重要体现,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创新思维是十分必要的,提倡算法多样化,鼓励学生独立思考,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把学生的思维框在书中答案中,绝对是违反算法多样化的目标,但如果认为不加选择地让学生愿意选哪种就选哪一种,那对算法多样化的理解也是肤浅的、片面的。我们还应注意,算法多样化和一题多解有着本质上的区别。一题多解关注的是学生个体的发展,常常表现为少数优等生的专利;算法多样化关注的是群体意义上的每一学生个体的发展,它不要求每个学生都用几种方法解决同一问题,优等生可以用多个方法,也可以只用一个方法,后进生可以只用一种自己的方法。这样,由于学生人人参与,都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体验成功,树立学习信心,并且由于学生群体呈现出方法的多样化,为学生的合作交流创造了条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2、教学中,优化思想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教师在练习中再次出示例题 24ⅹ12=288 和学生的两种算法:口算方法
23ⅹ10=240 笔算方法 2 4
24ⅹ2=48 ⅹ 1 2
240+48=288 ---------
4 8
2 4
---------------
2 8 8
通过让学生分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最后得出用竖式的方法比较简单、快捷一些。
在教学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时候学生的算法是学生为了迎合教师的愿望(越多越好)而拼凑出来的算法,其本身并没有多大价值,而教师又不能加以指责。那么,是不是应该引导学生进行优化呢?如果引导学生进行优化,会不会和算法多样化的提倡个性的目的产生矛盾呢?我想,这一问题困扰着许多教师。事实上,对于学生出现的多种算法,无论是从数学追求简便的学科特点看,还是从学生的认知心理发展特点看,都有一些比较科学、简便的算法,如果通过优化,学生能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那么引导学生优化就是很必要的。因此,算法多样化和算法优化并不存在矛盾,两者可以而且应该统一于学生的学习过程当中。当然,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必须注意两点。
首先,优化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明确,优化的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学会反思、自我完善的过程。教师应把选择判断的主动权放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比较,让学生在用自己的算法和用别人的算法计算时,认识到差距,产生修正自我的内需,从而“悟”出属于自己的最佳方法。教师要注意在评价算法时,不要讲“优点”,而要讲“特点”,把优点让给学生自己去感悟,为学生多留一点思考的空间,使得所有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这才达到了优化算法的目的。
其次,教师要明确“优化”并不是统一于一种算法。对于优化,教师应鼓励、引导,但莫强求,应该把优化的过程作为一个引导学生主动寻找更好方法的过程,尊重学生的选择。如果有学生通过优化掌握更好算法,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至于有的学生在优化过程中暂时不能找到最佳方法,教师不要急于求成,只要学生有参与到这个优化的过程,其情感态度、数学思考都能得到培养,而这些对于学习比较困难的学生又是最重要的。
3、有效的小组和作贯穿于整个课堂教学之中。
在教学中,教师刚开始导入时就出示一些被打乱顺序的口算题如:5ⅹ7 31ⅹ3 24ⅹ10 4ⅹ9 32ⅹ12 13ⅹ20 24ⅹ2让学生小组合作把题目归类分组。课堂练习时又让学生小组合作。
口算方法 23ⅹ10=240 笔算方法 2 4
24ⅹ2=48 ⅹ 1 2
240+48=288 ---------
4 8
2 4
---------------
2 8 8
通过让学生分小组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比较、讨论,最后小组同学自己合作得出用竖式的方法比较简单,并进行小组汇报分享。
小组合作学习是指在小组或团队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经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是有明确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它强调学生学习的亲历性、参与性、合作性,是一种具有典型意义的学习方式。《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有效的数学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法。”新课改提出:要“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合作的能力。”这说明新课改着重改变我国学生传统的接受式学习方法,这样一来,探究式学习法必然成为学生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要充分发挥探究式学习法的优势,必须要大力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动手操作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将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小组合作学习与传统的班级授课制相比,有很多的优越性,学生是存在着明显的个性差异,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的这种个性差异提供展示与进行互补的平台。通过合作学习,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得到了增强,还淡化了教师的权威和促进了教师主导性角色的转变。小组合作学习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平等和充满乐趣的学习氛围,它减轻了学生的压力,增强了自信心,也使学生的学习任务由过去的个体化转向了个体化与合作化相结合的新型学习任务,学生之间的关系也由过去单纯的竞争关系转向合作与竞争相结的关系。因此小组合作学习能全面促进全体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小组合作学习,因其形式的新颖性、独特性和在实际操作中难以控制的特点,以及教师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意义把握不准确,理解不深刻,对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施技巧运用不恰当,不到位,而存在着一些有待研究和改进的地方。这对小组合作学习在实际教学中能否得到健康的发展,和真正取得扎实有效的学习成果,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4、教学中注重强调算理。教师在学生尝试解决例题并汇报后,板书例题 24ⅹ12 可利用多媒体课件对竖式进行算理强调,并及时总结。如:
笔算方法 2 4
ⅹ 1 2
---------
4 8 (24ⅹ2的积)
2 4 (24ⅹ10的积,个位的0可不写)
---------------
2 8 8 (48+240的和)
小学算理教学在我们的计算教学中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在计算教学中,我们应注重让学生真正理解算理,掌握具体的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只有学生明确了算理和具体的方法,在生活中才能灵活、简便地进行运用。我们说的“算理”的意义更多的是指运算的依据,即每一步的运算都有其内在的道理。低年级的学生在计算学习上还处于比较直观、形象的阶段,所以我们经常会发现低年级学生对抽象的算理的理解出现了很难理解的现象。计算教学要引导学生理解算理。但在教学中很多老师忽视了引导学生理解算理,尤其在课改之后,老师们注重了算法多样化,在计算方法的研究上下了很大功夫,却更加忽视了算理的理解。我们应该意识到,算理就是计算方法的道理,学生不明白道理又怎么能更好的掌握计算方法呢?因此说,在计算教学中我们要抓算理的理解,这应该成为我们研究计算教学的首要任务。三、教学中,要培养创新思维。
教师在导入新课教学时,一开始就以一个叫“小马虎”的卡通人物,做题出错,去不了书店买书,急需同学来帮忙的故事展开教学,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创新性的出示了一组书上没有的口算练习题,5ⅹ7 31ⅹ3 24ⅹ10 4ⅹ9 32ⅹ12 13ⅹ20 24ⅹ2不是让学生忙着口算,而是让学生小组交流、合作自己找到特点进行题目归类。创新的导入,创新的使用教材,一来就把学生的注意力紧紧抓住了,为学生学习后面的新知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引发学生创新的兴趣,增强学生思维的内驱力,解决学生创新思维的动机问题。小学生,有强烈的好奇心,求知欲,教师应抓住学生的这些心理特征,加以适当的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情激创。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只为讲而讲,学生容易乏味,激不起兴趣,在此情景下进行教学收不到好的效果,如果先给学生创设一问题情景,引导学生进入情景之中,赋予生命力,使学生在情景激发的兴奋点上,寻求思路,大胆创新。数学课堂计算教学,不仅要重视算理的总结和应用,更要重视学生经历、探索、发现算理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从中找出规律,形成算理,再利用算理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总之,要想把小学一节枯燥的计算课上好,上“活”,需要教师课前要有充分的准备,既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和接受能力;既要从整体上来把握教材,又要考虑教学方法的灵活多样;在创新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在探究中,总结出规律,在合作中,培养学生的意识,在练习中,培养学生的能力。


伊春朝阳田春兰

帖子数 : 19
注册日期 : 12-06-05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