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样让孩子喜欢语文(2)
怎么样让孩子喜欢语文(2)
下面谈谈辅导孩子学习语文几点建议。
1.注意教育的统一性、协调性。
语文课学的是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如果具备了这种能力,就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时要按《教学大纲》要求,以教材为依据,循序渐进的辅导孩子学习,不要随意提高要求,加重孩子的负担,更不能超越大纲的范围和教师的教学进度。否则会使孩子上课不专心,无兴趣和盲目自满,并易养成只听家长的“教”不注重在校“学”的坏习惯。如果孩子学有余力,可指导孩子读些课外书籍,或写点日记,做点“小作文”等,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差,学得较吃力,要多鼓励,多指点方法,不可一味指责,甚至打骂,更不能代替孩子做作业。只要耐心地帮助、启发,孩子是可以闯过学习难关的。家长还要注意防止孩子学习上的偏科,应该把各门学科的基础打好。同时,要注意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要把着力点放在学习兴趣的调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以养成孩子良好读书习惯。一是爱护书本,不乱扔乱画,更不能丢失;要有天天读书、天天写字的习惯;二是要求孩子坐姿、写字姿势做到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面一拳,手指捏笔离笔尖一寸。坚持长期训练下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三是复习功课后再写字,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四是有听少年儿童广播节目和看课外书籍的习惯。
此外,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语文要有坚持性。辅导学习语文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抓一阵,工作一忙,家务事一多就丢下不管。还有家长以考分为准,孩子考分高,不闻不问,孩子考分低,才慌了脚手急着抓,时冷时热是抓不好的。要做到辅导孩子学习语文统筹安排,相互兼顾。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语文课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如听了《春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这样的课学生学得能没有滋味吗?
二、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1.注意教育的统一性、协调性。
语文课学的是语文基础知识,主要培养听、说、读、写的基本能力,如果具备了这种能力,就为以后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因此,家长辅导孩子学习时要按《教学大纲》要求,以教材为依据,循序渐进的辅导孩子学习,不要随意提高要求,加重孩子的负担,更不能超越大纲的范围和教师的教学进度。否则会使孩子上课不专心,无兴趣和盲目自满,并易养成只听家长的“教”不注重在校“学”的坏习惯。如果孩子学有余力,可指导孩子读些课外书籍,或写点日记,做点“小作文”等,如果孩子接受能力差,学得较吃力,要多鼓励,多指点方法,不可一味指责,甚至打骂,更不能代替孩子做作业。只要耐心地帮助、启发,孩子是可以闯过学习难关的。家长还要注意防止孩子学习上的偏科,应该把各门学科的基础打好。同时,要注意教育孩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2.要把着力点放在学习兴趣的调动、学习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上,以养成孩子良好读书习惯。一是爱护书本,不乱扔乱画,更不能丢失;要有天天读书、天天写字的习惯;二是要求孩子坐姿、写字姿势做到眼睛离桌面一尺,胸离桌面一拳,手指捏笔离笔尖一寸。坚持长期训练下去,养成良好的书写习惯;三是复习功课后再写字,独立完成作业的习惯;四是有听少年儿童广播节目和看课外书籍的习惯。
此外,家长辅导孩子学习语文要有坚持性。辅导学习语文要持之以恒,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想起来抓一阵,工作一忙,家务事一多就丢下不管。还有家长以考分为准,孩子考分高,不闻不问,孩子考分低,才慌了脚手急着抓,时冷时热是抓不好的。要做到辅导孩子学习语文统筹安排,相互兼顾。
如何让孩子喜欢上语文课
小学语文,首先姓“语”,其性质的核心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因此,我们要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不能把语文课上成自然科学类、思想品德或别的什么课,而要把语文课上得象语文课,就是要还语文的本体特征。其次,小学语文又姓“小”,是儿童的语文教育,是儿童学习母语、运用母语为主的教育。那么,在新课程改革理念的范畴下,怎样才能把小学语文课教得“有滋有味”呢?在这里,我想用如下的三个“味”来考虑怎样把语文课上得“有滋有味”。
一、语文味
所谓的语文味即是语文的文学蕴味,包括语文、文学、形象、构思、意境、哲学、情趣等蕴味,也即是语文美。所以,语文课就要应有浓厚的语文味。而语文教学的过程,就是引导学生去体验、去发现、去感悟语言文字之美,作者情感之美、文章意境之美。因此,要领悟语文的美,首先必须从语言入手,从品味语言达到超越语言,着眼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引领学生获得感受,体验情感、理解见解,使之转化为智慧,最终积淀文化,形成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那么,如何让教师上出语文味?
首先,语文教学必须从语言文字入手,引领学生对语文作品反复涵咏体味。给学生创造充分阅读的时间,让学生在琅琅书声中,用心灵去拥抱语言,和作者的心灵直接对话,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会作者伟大的人格、深邃的思想和美好的情操。所谓“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功夫兴味长”(宋-陆九渊)。教师引导学生反复朗读、大量阅读、细细品读、深情诵读中反复涵咏体味,让学生领会语言文字之美,从而领会作者的言外之意,意外之境。
其次,要围绕“语文本体”引导学生在充分的思维空间中,多角度、多层面,甚至是有创意地去理解、欣赏作品,产生对文本的情感美、语言美、形象美、构思美、意境美、哲理美和情趣美的认同与赞赏,并产生强烈的求知欲、创作欲,从而更加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如听了《春天的雨》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由教师开始范读的情景导入到引导学生自主选择文段品读语言后,再发散学生思维让学生说出有关四个季节的不同特点。最后结束时让学生模仿《春天在哪里》的歌曲进行改创。这样的课学生学得能没有滋味吗?
二、个人味
语文课的语文味,一般是说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理教材、组织教学活动、选择教学手段、运用教学语言以及教师的仪表风度等诸种因素,凝聚之后显示出来的审美风貌,审美风貌表现为真(真实可信)、诚(诚挚深沉)、新(新颖独特)。这种审美风貌体现于教学的全过程,并为学生所品评体验,或深或浅或长或短地吸引着学生。无个人味的语文课,犹如作家笔下塑造的缺乏个性的人物形象,对读者来说总是缺乏影响力和吸引力。一般地说,这样的语文课不可能是“有滋有味”的。
古人云:文如其人。今人说:上课如作文。可见“课如其人”的说法也合乎逻辑,正如大自然里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世界上也没有两个个性绝对相同的教师,因为即使他们的年龄、学历相同,但每个人的性格、气质、感情、特长等总是千差万别的,那如何使语文课富有个人味呢?我们可以从两方面去努力。
第一、教学时做到“胸中有书,目中有人”,也就是教材要如出自己之口,如出自己之心。在研究教材时也要研究学生,熟悉学生,不研究学生怎么能教好他们呢?教学是为育人服务的,身为语文教师,要想上出不乏个人味的语文课,就要努力体现“书要滚瓜烂熟,上课不看教材,都在肚子里”。
第二、突现优势,形成个性化教学风格。每位教师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扬长避短,即突出“人无我有”,在语文课上显出与众不同的个性。如有的教师个性豪放,慷慨激昂,那么在教学中,就上出情来,教出意来,让学生在浓浓情意中得到陶冶。有的教师见多识广、博学多才,善于引经据典、妙语连珠,那么,在教学中就应用开放的教学方法来拓宽学生的视野,扩大其知识面。总之,为了语文课的个人味,每位教师都要善于发现和发挥自己教学上的优势。善画的要运用插画的优势;善读的要运用范读的优势;善唱的要运用吟唱的优势如此等等,让教语文课是很有趣、很有味道的,让学生两节课下来说“呀,怎么这么快就结束了?”这样的语文课哪能没有个人味?
在新课程改革的进程里,“有滋有味”的语文课,应能让听者如沐春风,“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育林丁海凤- 帖子数 : 26
注册日期 : 12-05-17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您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