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七年级下《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 初中教研 :: 思品

向下

七年级下《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Empty 七年级下《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帖子  七中刘红梅 周四 六月 07, 2012 10:26 am

人教版《思想品德》七年级(下册)教材《防患于未然》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了解犯罪的危害,知道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会发展为犯罪。

  2. 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

  3.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严格要求自己,防微杜渐,加强自身修养,增强法制观念。

  二、教学方法

  案例教学、探究式学习、角色扮演。

  三、教学准备

  教师:

  (1)查找并阅读《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相关条款。

  (2)收集相关案例、素材。

  (3)制作教学课件,为学生提供相关网站、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

  学生:

  (1)查阅相关法律书籍和资料。

  (2)反思自己是否有过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活动设计 设计意图
导入 我们知道了什么行为是违法、犯罪,犯罪必然要受以严厉的刑事处罚。那么,作为花季的我们怎样才能远离违法犯罪呢? 小结上一课的知识,提出新的学习主题。
认清犯罪危害 活动一
  出示“陈某由一个品行兼优的学生走上违法犯罪的案例”(案例见教材第97页)。
  1. 学生阅读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一个品行兼优的好学生,为什么会走上犯罪道路?
  (2)他曾有过知耻的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 教师指导,得出结论: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密切相关。一个人对自己要求不严格,法律观念淡薄,很容易导致违法犯罪行为的发生。 探究学习,引导学生认识到,应增强法制观念,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
活动二
  1. 阅读教材小迪的案例(案例见教材第98页)。
  2. 多媒体播放“一个死刑犯的绝笔”(见附录1)。
  3. 小组讨论:
  (1)王某为什么会从最初偷拿两个苹果,发展为一个即将被行刑的死刑犯?你能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2)小迪的犯罪对社会、对家庭、对他人有什么危害?请从小迪家人的角度,诉说他的行为对家人的打击。
  (3)小迪的行为对其本人是否构成危害?尝试通过扮演“忏悔的小迪”进行说明。
  4. 大组交流。
  5. 教师总结犯罪的危害。 使学生从发人深省的材料中认识到犯罪的危害,特别是要深刻认识到犯罪者本人要为犯罪行为付出代价。
思考
我们现在年龄尚小,这是否意味着我们就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会不会受到处罚? 抛弃错误观点,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在心里上憎恶犯罪,在行为上远离犯罪。
加强自我防范 活动三
  小品表演──偷拿别人卡片又偷偷还回去的小张(案例见教材第99页)。
  1. 看到小品表演后,请同学们回答下列问题:
  (1)尝试评判小张的行为。
  (2)如果小张将卡片据为己有,后果会是如何呢?
  (3)小张的转变能够给我们哪些启发?
  2. 简介预防未成人犯罪法,强调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和严重不良行为矫治。 引导学生认识到:从小事做起,重视道德修养,树立法律意识,预防违法犯罪。
活动四
  1. 多媒体图文展示(见附录2)。
  2. 小组活动:
  (1)剖析自己和周围同学最近的言行,在哪些方面要亮起红灯,这些言行有哪些危害?(见教材第100页)
  (2)共同探讨:避免或矫治这些行为的有效方法。 检查自身,了解不良行为的危害及发展后果。提醒学生避免沾染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活动五
  角色扮演:有表情的以父亲的口气朗读《给儿子的一封信》。(见教材第100页至101页)
  选做题:
  (1)结合自己最近亮起红灯的言行,回忆父母或老师对自己的看法,给自己的父母或老师写一封信。
  (2)以同学的身份,模仿《父亲给儿子的信》,对一些亮起红灯言行较多的同学写一封信。 引导学生要防微杜渐,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纪守法。
结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我们应认识到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可能发展为犯罪,犯罪危害极大。要加强自我防范,远离违法犯罪。

  
  

七中刘红梅

帖子数 : 5
注册日期 : 12-05-17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 初中教研 :: 思品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