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uld you like to react to this message? Create an account in a few clicks or log in to continue.

思想品德课程核心内容与主干知识(第三部分)

3 posters

向下

思想品德课程核心内容与主干知识(第三部分) Empty 思想品德课程核心内容与主干知识(第三部分)

帖子  进修学校王玉泉 周二 五月 08, 2012 4:10 pm

思想品德课程核心内容与主干知识(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 我与集体、国家和社会的关系



(一)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杜绝不良嗜好



(1)青少年对于新鲜的事物有强烈的探究心理和愿望,善于模仿,我们应该正确认识和对待这种好奇与从众心理。



(2)对于好奇的事物首先要明辨是非,择其善者而从之。然后将好奇转化为浓厚的兴趣,培养情趣,不盲目从众。要积极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l)学习需要适度的压力。



①没有学习压力,可能会使我们觉得学习非常轻松,也有可能使我们失去动力止步不前。过度的学习压力则会导致焦虑不断增加,影响学习效率和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适度的学习压力可以激发我们的干劲和潜能,使我们表现得更积极。



②缓解过度学习压力的方法有:明确学习意义。培养学习兴趣、适当降低期望值、改进学习策略和方法等。



(2)克服考试焦虑。



①面临的考试很重要,或者考试难度过大;他人、自己的要求超过了个人的实际能力;仅以考试成绩来判断个人的价值等,都容易导致考试焦虑。



②过度的考试焦虑会影响已有水平的正常发挥,甚至导致考试失败。



③克服考试焦虑的方法:树立正确的学习和考试观念;实事求是地调整自我期望;增强自身的实力;培养自己的心理调控能力。



3.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



(1)集体离不开个体而存在;个体只有依靠集体,才能有无穷的力量。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是相互依存的,集体应充分尊重和保护个人利益,个人更应该积极关心和维护集体利益。



(2)团结就是力量。团结的集体才有凝聚力和战斗力。



(3)关爱集体,人人有责。我们应该自觉维护集体的荣誉和利益,积极主动地为集体建设贡献才智;发挥集体的好作风,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集体遇到的困难;在集体中求大同存小异,善于团结他人。



4.胸怀天下,关爱社会



(1)在社会生活中,任何人脱离了社会和他人都不可能生存和发展,人与人之间是紧密关联的。爱别人,就是爱自己。因此,我们应该养成回报社会的意识和亲社会的行为。



(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每个公民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都应该胸怀天下,积极承担起关爱国家和社会的责任。



(3)青少年应该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这既承担了我们对社会的责任,帮助了他人,也使自身价值在***中得以提升。



5.情系祖国,传承文化



(1)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



(2)优良的中华传统文化,对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对推动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作用。



(3)对于民族文化,我们应该学习、汲取、继承优秀部分,抛弃糟粕部分,并不断创新发展。



(二)承担社会责任



1.树立公平合作意识,崇尚和维护社会公平



(1)公平,意味着处理事情合情合理,不偏袒某一方,不偏袒某个人,即参与社会合作的每个人承担他应分担的责任、得到他应得的利益。



(2)社会稳定和发展需要公平。不公平会降低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感,导致合作难以为继;会对经济发展产生不利影响,甚至导致一些社会问题。有了公平,社会才能为人的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才能充分调动个人的积极性,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



(3)对于社会生活中的不公平,我们应该增强权利意识,用合法的手段解决问题,谋求最大限度的公平;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理性地反思自己的价值观念;同破坏公平的行为作斗争,对受害者伸出援助之手。



(4)社会需要合作,以公平为基础的合作才是良好的合作。公平合作,需要我们承担自己应该做的,决不能只享受利益而不付出,否则对其他人不公平。



2.培养正义感,自觉遵守社会规则和程序



(1)在社会进程中,凡是促进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维护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正义的行为;凡是阻碍人类社会进步与发展、损害公共利益和他人正当权益的行为都是非正义的行为。



(2)社会发展需要正义。有了正义和正义制度,即使是处于社会最底层的人也可以得到基本的生存保障;即使是处于社会最不利地位的群体,也能够得到社会的关爱;正义保障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使人民得以生存和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



(3)正义要求我们明辨正义和非正义行为,实施正义行为,不做非正义的事;自觉遵守各项社会制度、规则的程序;以实际行动维护正义,做到尊重人的基本权利,尤其是生命权,公正地对待他人和自己;遇到非正义的事情发生,采取恰当方式,匡扶正义。



3.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



(1)责任是一个人应当做的事或不应做某些事情,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所应承担的任务、职责、使命,以及人承担自己所选择行为的后果。



(2)责任产生于社会关系之中的相互承诺。在社会生活中,不同的角色与身份,意味着不同的责任。



(3)承担责任既意味着回报,也意味着代价。回报更重要的是无形的财富,如获得新的知识或技能,他人的赞许等;代价为付出时间、精力和金钱,甚至因做得不好而受到责备或处罚。



(4)不负责任不仅会对他人、社会造成损失和不良后果,也会使个人利益蒙受损失。这种后果最终还应该由我们自己来承担。



(5)我们首先要对自己负责,其次还应该对他人、对社会负责。对自己负责与对他人、对社会负责是一致的。



(6)青少年要树立责任意识,努力做一个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对国家负责任的人。



(三)法律与社会秩序



1.了解宪法,树立宪法意识



(1)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①从内容上看,宪法规定国家生活中的根本问题。



②从效力上看,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宪法在法律体系中具有最高的权威,法律、行政法规的内容和精神都不得与宪法的原则和规定相违背,否则,就会因违宪而无效。



③从制定和修改程序上看,宪法比普通法律更严格。



(2)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3)我们要认真学习宪法,了解宪法的性质和基本内容,在日常生活中养成遵守宪法的习惯,树立宪法意识,自觉维护宪法的尊严。



2.树立法制观念,自觉遵守法律



(1)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必然要求。



(2)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有法可依就是制定出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这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有法必依是指法律制定出后必须遵照执行;执法必严要求执法机关和执法人员执行法律时必须做到一丝不苟,依法办事,只有这样,才能维护法律的权威;违法必究,指凡违法行为都要受到法律的追究和制裁,坚持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原则。



(3)依法治国要求政府要依法行政。政府能否自觉地依法行政,严格依法办事,直接影响到宪法和法律的尊严、权威,直接关系到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能否顺利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宏伟目标能否顺利实现。



(4)依法治国的核心是依宪治国。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依据,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



(5)生活在法治的国家里,人人都要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



(6)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我国公民行使建议、监督权的途径有: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地方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走访等形式向有关部门举报或反映;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报纸等工具行使监督权。青少年要依法行使自己的监督权。



(四)认识国情 爱我中华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



(1)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了初步体现。



(2)马列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新世纪新阶段全党全国人民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根本指针;是中国***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中国***先进性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和国家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



2.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现阶段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还比较低;科学技术水平、民族文化素质还不够高;社会主义具体制度还不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仍然处于初级阶段。



(2)从我国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大约需要一百年的时间。



(3)现阶段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决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



3.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不动摇



(1)依据我国的基本国情,党从全国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制定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即: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2)基本路线的核心内容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即“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是在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项工作都必须服从和服务于经济建设,就是要把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地位。只有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才能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才能推动社会的全面进步。



②四项基本原则是全国人民团结奋进的共同政治基础,是全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政治保证。我们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不动摇。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对外开放,是改革和建设必不可少的条件,实行对外开放是我国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3)党的基本路线关系着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必须长期坚持下去,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4.造福人民的经济制度



(1)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①公有制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其中,国有经济是国民经济的主导力量;集体经济对发挥公有制经济的主体作用具有重大意义。



②个体、私营、外资等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加快生产力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③在我国,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同时,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2)与我国的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分配制度是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在分配中,我们既要提倡***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人差距悬殊。



(3)为了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党和国家提出了“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



5.人民当家作主的法治国家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的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



(2)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我国公民享有广泛的政治权利,比如批评、建议权,监督权,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检举的权利等。公民应该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正确行使自己的政治权利。



6.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1)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时代的要求。人民的要求,关系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关系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核心,以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为关键,以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为重点,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努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就要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以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7.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



(1)党的先进性建设是关系马克思主义政党生存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是马克思主义政党自身建设的根本任务。中国***要始终保持先进性,就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的要求,自觉、主动、持续地推进先进性建设,努力使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使我们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与人民群众共命运。



(2)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根本目的就是使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不断提高执政能力、巩固执政地位。完成执政使命。



(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要同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紧密结合起来,落实到提高治党治国治军的水平上来。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需要同实现党的历史任务紧密联系起来。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始终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党的先进性要求转化为全党的实际行动,贯彻到党的全部执政活动中去,切实落实到发展先进生产力、发展民主政治、发展先进文化、构建和谐社会、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上来。



(4)2005年1月至2006年6月在全党开展的保持***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是我们党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的一项重大举措,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时期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一次成功实践,对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8.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共同富裕



(1)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实现共同富裕是一个过程。



(2)20世纪末,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3)20世纪末,我们所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所以,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再奋斗几十年,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9.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1)“三农”,即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它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改革时期的根本问题,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的关键问题。解决好“三农”问题是我们全党和全部工作的重中之重。



(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实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协调推进农村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



(3)城乡统筹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措施;发展农村公共设施是新农村建设中必须突出解决的问题;发展农村公共事业是新农村建设中要解决的又一个重点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新农村最重要、最关键的目标;培育新农民、提高农民素质是建设新农村的前提和首要环节;加强党的领导是建设新农村的重要保证。



10.实施科教兴国战略



(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中国的发展离不开科技进步。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我国已建立起坚实的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已走在世界的前列,但从整体上看,我们与西方发达国家在科技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



(2)教育是发展科技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具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条,就是把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为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也很明显。



(3)国家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把加速科技进步放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关键地位,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



11.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



(1)创新精神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自主创新能力是国家竞争力的核心,是我国应对未来挑战的重大选择,是统领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战略主线,是实现建设创新型国家目标的根本途径。



(2)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总体目标是:到2020年,使我国的自主创新能力显著增强,科技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保障国家安全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科学和前沿技术研究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取得一批在世界具有重大影响的科学技术成果,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3)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是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走出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推动科学技术的跨越式发展。建设创新型国家,科技是关键,人才是核心,教育是基础。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发展创新文化,努力培育创新精神。



12.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1)科学发展观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



(2)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3)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按照“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相统一,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4)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本着眼点是用新的发展思路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要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做好“三农”工作,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推进自主创新,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13.了解人口、资源、环境国情,树立可持续发展意识



(1)计划生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①我国人口基数大、新增人口多、人口素质偏低。



②人口过多和过快增长直接影响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



③实行计划生育,是我国目前条件下解决人口问题的唯一正确选择。计划生育的目的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2)保护资源、环境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①从总体上看,我国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初步得到遏制,部分地区有所改善,但目前我国环境形势依然相当严峻,不容乐观;我国的资源总量大、种类多,但人均资源占有量少,开发难度大,资源浪费、损失十分严重。



②针对资源和环境的严峻形势,我国必须坚持保护资源和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这一基本国策,直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成败和中华民族的复兴。



③加快经济建设,绝不能以破坏环境为代价,绝不能把环境保护同经济建设对立起来或割裂开来,绝不能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3)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



①可持续发展就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而又不损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的发展。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共处,认识到自己对自然、社会和子孙后代应负的责任。



②可持续发展是全人类的共同选择。



③面对我国的人口、资源、环境方面的国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中我们都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坚持以人为本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正确处理好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和谐发展道路。



14.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



(1)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国家的长期稳定和繁荣昌盛要靠各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



(2)我国56个民族之间是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民族平等、团结、共同繁荣作为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和政策载入了宪法和法律。



(3)国家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建立了相应的自治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4)中学生应自觉履行维护民族团结的义务。



15.继承传统美德,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1)中华民族在自己的发展历程中,形成了代代传承的美德。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要随时代的变化和实践的发展,不断地丰富和发展其内容和形式。



(2)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逐步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②民族精神是民族文化的精髓;伟大的民族精神始终是鼓舞我们民族迎难而上、战胜强敌、团结互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③中华民族精神,在中国***领导我国各族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不断丰富和发展。



④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要结合时代和社会发展要求,不断创新和发展。



⑤青少年要做民族精神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



16.发展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1)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



(2)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导地位。



(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是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目标和重要保证。



②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包括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发展教育和科学,是文化建设的基础工程。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4)青少年要保持我们精神机体的健康,善于辨别各种消极文化并自觉地加以抵制,积极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17.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



(1)2006年3月4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主席***看望出席全国政协十届四次会议的民盟、民进联组委员时指出,要引导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青少年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



(2)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社会里,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应当坚持什么、反对什么,提倡什么、抵制什么,明确了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是引领社会风尚的光辉旗帜。



(3)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是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迫切需要,是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四有”新人的根本要求。



(4)青少年要认真学习并自觉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



1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动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协调发展



(1)社会主义社会是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是物质文明建设、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及和谐社会建设相辅相成、协调发展的事业,只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协调发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2)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3)目前,我国社会总体上是和谐的。但是,也存在不少影响社会和谐的矛盾和问题,比如:城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人口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就业、社会保障、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安全生产、社会治安等方面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比较突出等。



(4)到2020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和主要任务是: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更加完善,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得到全面落实,人民的权益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城乡、区域发展差距扩大的趋势逐步扭转,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家庭财产普遍增加,人民过上更加富足的生活;社会就业比较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政府管理和服务水平有较大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明显提高,良好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创造活力显著增强,创新型国家基本建成;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完善,社会秩序良好;资源利用效率显著提高,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实现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的目标,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遵循以下原则: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必须坚持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必须坚持民主法治;必须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必须坚持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



19.了解当今世界发展趋势,树立全球观念



(1)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①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②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成为时代潮流,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



(二)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



①当今世界中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在国际舞台上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维护和平促进发展的中坚力量,是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②本世纪头二十年是国际格局相对稳定的“缓和期”,是世界经济增长的“黄金期”,是世界科技迅猛发展的“创新期”,对中国来说,这是一个难得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同时,国际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在经济科技等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很大的差距,这种形势又使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因此,我们只有在认清基本国情的基础上加快发展,才能进一步提高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20.坚持和平发展道路,推动建设和谐世界



(1)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对世界人民的庄严承诺和郑重选择。



①中国是和平、发展、合作崇高事业的积极倡导者,也是和平、发展、合作崇高事业的忠实践行者。



②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应有之义,符合我们党和国家一贯坚持的对外大政方针,符合我国人民的根本利益,符合中华民族爱好和平的历史文化传统,符合人类进步的时代潮流。



③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就要加强同世界各国和平共处、互利合作,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及和平共处),积极营造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睦邻友好的周边环境、平等互利的合作环境、互信协作的安全环境、客观友善的舆论环境。要把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与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结合起来,把我国的对外政策主张与各国人民的进步意愿结合起来,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以合作解争端。



(2)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们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实现和平发展的重要条件。



①和谐是中华文明优秀传统的重要价值取向,也是人类社会的不懈追求。“和谐世界”理念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有高度的内在一致性,与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一脉相承,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了创新。



②中国致力于同各国相互尊重、扩大共识、和谐相处,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坚持各国平等参与国际事务,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致力于同各国深化合作、共同发展、互利共赢,推动共享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的成果,促进世界普遍繁荣;致力于促进不同文明加强交流、增进了解、相互促进,倡导世界多样性,推动人类文明发展进步;致力于同各国加深互信、加强对话、增强合作,共同应对人类面临的各种全球性问题,促进和平解决国际争端,维护世界和地区安全稳定。



21.立志成才,报效祖国



(1)我们的最高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实现共同理想,是实现共产主义理想的必要准备和必经阶段;实现最高理想,是实现共同理想的必然趋势和最终目的。



(2)理想的实现必须经过艰苦奋斗。



①艰苦奋斗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民族精神的重要内容。



②新时期仍然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艰苦创业精神不是某个时代所特有的精神,而是与人类社会发展同在的,是成就事业必不可少的精神力量和崇高的美德。



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充满艰辛和创造的伟大事业,更需要大力倡导和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3)青少年要立志为将来报效祖国、***社会努力学习。


进修学校王玉泉

帖子数 : 74
注册日期 : 12-04-12

返回页首 向下

思想品德课程核心内容与主干知识(第三部分) Empty 我要学习

帖子  伊春区八中关乐 周四 五月 17, 2012 10:57 am

内容全面,具体,值得学习

伊春区八中关乐

帖子数 : 6
注册日期 : 12-04-23

返回页首 向下

思想品德课程核心内容与主干知识(第三部分) Empty 回复: 思想品德课程核心内容与主干知识(第三部分)

帖子  第八中学王京华 周二 十月 23, 2012 8:42 am

Smile

第八中学王京华

帖子数 : 31
注册日期 : 12-05-17

返回页首 向下

返回页首


 
您在这个论坛的权限:
不能在这个论坛回复主题